啟語
在近四十年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把它比喻成一片無邊無際的曠野,那么現在站在這片曠野上方1萬米(或許要更高)之處,我看見一條螺旋式綿延向前,朝著一個大方向的路徑。那些有趣的螺旋形的道路,一個又一個的螺旋,構成了我人生一個又一個的階段。
請大家先放下對這些人生階段的好奇,讓我們把目光放在這些螺旋道路之間的轉向點上。為什么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轉向點呢?它們是如何匯聚而成的呢?為什么這些螺旋式道路串聯起來的路途是朝著一個大方向的呢?這個大方向是要讓我去往哪里呢?
現在我們也可以聚焦這些螺旋形的道路,是什么造成花了那么多年卻好像沒走多遠呢?是什么讓許多年累計而成的人生階段看起來無甚突破呢?是什么又推動著自己還是在前進,盡管速度不是那么驚人呢?
現在我們走到了一個關鍵的探尋點:
是什么在驅動我(也即我們)看起來有方向性、有選擇地在人生的大過程中不斷前進呢?
不論我經過的地方和要去往的地方是否與你相同,背后運作的原理一定是大同小異的,你也且先帶著輕松快樂的心情同意這一點吧。
我用了近兩年的時間不斷觀察自己,觀察他人,觀察整個世界,甚至站在宇宙無限的視角,觀察一切,于是所有前面問題的答案都在這樣的觀察中一一顯現在我的面前,而事實上,答案早就存在于發生的每時每刻。
下面的四驅齒輪就是帶動我們經驗人生大過程的朋友們,不管是螺旋式還是直接大步往前(罕見),就是這些齒輪在悄悄地發揮著它們的功能:不斷讓你作出選擇,選擇之后我們看起來有了方向和方法,可以前進。
那就讓我們帶著快樂的心情來認識它們,看看它們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作用的呢?好奇心會讓你感覺很好,帶上它吧!
感受Feeling
記得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的整整9年中,我總是帶著害怕的感受進行著我的學習生活。這并不是因為我學習很差,事實上在那樣小小的鄉村學校,我的學習總是班級第一,也常常是班長或者學習委員(四年級插班生是個聰明的外地男生,也姓“楊”,我太內向,班長職位歸他了),但我就是有害怕的感受。
我害怕和老師交流,他們實在是太權威了,總是拿著一根教鞭,可以隨意大聲教導和訓斥同學們,即便他們回到辦公室會笑,我內心害怕的感覺會讓我糾結無數次,才會怯懦地低著頭去教師辦公室取同學們的作業本。
因為害怕,我唯一在乎的是要考好試,其它都不重要。
因為害怕,我體驗不到勇敢、自信、歡樂是什么。
因為害怕,我好像成了一個沒有靈魂的學生。
看看感受Feeling是如何作用的吧!假如可以讓時光倒流到我小的時候,我多么希望讓勇敢、自信、歡樂的感受流淌進那些寶貴的童年時光??!
現在,我們用抽離的視角來看看感受Feeling這個齒輪,如果你想知道你對某些事物、某些人的真實看法,關注你的內在的感受,會告訴你些什么?你覺得這些信息靠譜嗎?可以成為你下一秒新選擇的指南針嗎?
思維Thoughts
思維和感受并不相同,盡管它們可以同時出現。
你是否喜歡根據自己過去的經驗和知識,推導出你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你是否喜歡根據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作出各種選擇,包含重大選擇?
你是否有時候因為腦海中的一幅畫面或一個圖像,而采取堅實的行動呢?
你是否在洗澡或散步的時候突然有個靈感,然后你知道接著要怎么做了呢?
上述問題中包含了我們常常會用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然而,用思維來做人生中的選擇,靠譜嗎?
仍然來講我的故事吧。我回憶中的高一,是很失敗的,因為我的數學一落千丈,考試居然只能得60多分(100分制),我怎么能說老師上課我總是很困呢。進入高二,文理分班,來了一位新的數學老師,上課生動活潑。閨蜜(當時班里的優秀學生)說他一堂課三分之一講廢話,我覺得一堂課我100%都聽了,包含那些廢話,實際上是老師衍生講的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幫助我們理解。
后來班主任告訴我們,要想高考輕松順利些,一定要狠抓英語和數學(當時班主任是英語老師,并且連任三年)。我的邏輯思維啟動了,對呀,英語和數學容易拉開分數線,語文嘛大家都差別不到哪里去,而如果努力想在政治和歷史上考出高分,拉開差距,那得是狂熱愛好者或者是天才(我對政治和歷史很不狂熱,更不是天才)。
我這么一分析,當時覺得實在對我太有價值了。我本來數學都是優秀的(除了糊里糊涂的高一),英語是我的強項,語文也過得去。沒想到,這么一分析,燃起了我新的動力,最后當然是大大幫助到我,在高考時候發揮了作用,數學成績接近滿分,居然考入了國家985和211類的大學。人生道路的方向就是在這樣的轉折中生成的,而思維在背后起了引導作用!
看起來很振奮,是嗎?然而因為思維(邏輯,圖形,直覺)作出的選擇和行動,并不都是讓我如此順利的。它們也會讓我獲得的僅僅是一個階段的經歷而已,最終還會轉變方向。比如,大學畢業時我很想成為一名教師,自己在講臺上給學生們講課的形象一直會出現,這個畫面驅動我做出了選擇,我畢業后成為了一名人民教師,是有證的!但滿打滿算做教育相關的工作也只有三個年頭,后面又改行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就是在這樣的轉折中生成的,而思維在背后起了推進作用!
現在,看看你的人生中,哪些重大選擇和經歷是來自于你的思維呢?哪種思維發揮了作用呢?它們是如何作用的呢?
經驗Experience
哇,經驗Experience,這是多么廣闊的內容??!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時無刻不在經驗之中!我在寫這篇文章,是一種經驗;我決定去跟隨我喜歡的老師繼續上她們教練和培訓相關的國際專業課程,會是一種經驗;我選擇轉行,從外企任職到自由職業,就是一種經驗……不勝枚舉的人生經驗,看起來很豐富多彩,細細感知,似乎囊括了多種味道,你也有同樣的感受嗎?
經驗可以讓我們去到我們想去的方向嗎?
經驗到底是如何讓我們往前的呢?
我們要感恩所有人生中的經驗嗎?
你遇見一個想要控制一切的老板,和他合作是件非常挑戰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你感受不好,氣憤、委屈、焦慮等情緒可能會淹沒你,你會想,“大不了我不干了”!或者有你會想,“我和你拼到底”!也或者你會想,“這樣一個老板,讓我遇見他,到底對我來說意味著什么呢?有什么是我要學習的功課呢”?
你也可能有過這樣的經驗,失戀,分手(被動)。你感覺很痛苦,想不明白為什么一定是這樣的結果?你會想,“付出那么多,到頭來一場空,好恨”!或者你會想,“我不會讓你好過”!也或者你會想,“愛到底是什么?這樣的經歷是告訴我什么?我該如何快速回歸自己的力量,繼續向前”?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經驗Experience的例子,但上面這兩種經驗,仔細看看,你是否發現經驗和感受及思維不可分?感受和思維是否讓我們選擇停滯不前,也或者選擇更好地往前呢?而再仔細看看,經驗Experience難道不是一個又一個成長的禮物嗎?稱其為禮物,依賴你選擇的是成長,而不是選擇退縮或原地打轉。
歡迎不同的經驗,意味著什么呢?
在經驗各種人和事情的過程中,你要讓自己持有怎樣的視角呢?
每一個經驗過后,你會對它表達些什么呢?
要讓經驗帶領你不斷往前,不斷成長,不斷精進,你會為經驗定義怎樣的身份呢?
我想說:
去擁抱經驗吧,無論它們看起來是快樂還是痛苦,是成功還是失?。?/b>
去感恩經驗吧,每一個經驗里都有藏著的美好禮物!
去表達經驗吧,讓其他人可以從中看到他們自己的路!
話語Words
話語Words,在我們的人生中是怎樣起到作用的呢?
“我媽媽說過,要做一個喜歡分享的人?!?/b>孩子小的時候影響他,孩子的行為就展現出大方,愿意與他人分享東西,比如巧克力,書本,玩具,等長大了,可以提供各種分享的東西,包括知識、經驗、感悟等,更深層面的還會有愛。
“失敗是成功之母?!?/b>這句話讓多少人在失敗的境遇中擁有力量逆轉,那些偉大的科學家,那些大落大起的著名人物,還有生活中平凡的我們,多少都連接過這句話帶來的力量吧!
“愛生活,愛攝影?!?/b>一句廣告語,讓一部分人帶著滿滿的熱情扛起相機。攝影愛好者們有著唯美的價值觀,喜歡發現美,懂得欣賞美,也或許更容易珍惜美吧,不然他們為什么要定格美的瞬間呢?
“你怎么這么不動腦筋!”孩子就似乎真的總是不會動腦筋,至于這句反復出現的話是如何指引孩子總是看起來不會動腦筋的,還需要用些原理來解釋,比如腦神經元鏈接、潛意識等。比如從潛意識層面理解,你給孩子不斷強調的是不動腦筋,那么他潛意識接收“不動腦筋“,行為深受其影響是很自然的。
“成功來自于拼搏。”多少人相信如此,奮力拼搏,把時間和經歷都放在了工作上,健康不夠了,親密關系不如從前了,孩子教育力不從心了,沒好好和父母說多少話做多少事,更沒給自己多少寧靜和自由的空間……
“攢夠錢了,就可以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了?!?/b>很多人就帶著這種不夠的匱乏心里,在賺錢的過程中停不下來,一直在工作,一直在忙著賺錢,不管是打工賺錢還是創業賺錢,似乎都無法停下來,因為停下來就完了。而真的到了名正言順可以停下來的時候,他們停了嗎?他們真的懂得如何去享受生活了嗎?
看起來話語Words如果可以對你起到作用,還得和你的信念一致。在人生中出現的話語,不管是來自報紙、電視、閑聊、書籍還是其它,比如你的內在,可以觸動你連接甚至作出選擇的,往往和你的信念相關。那么你有哪些信念呢?不妨一一列出來,看看哪些是有價值的,哪些是無價值的,你就可以作出新的選擇啦!
“四驅齒輪”如何全力運作
這里有兩個面向,每當你覺察到是哪個或哪幾個齒輪在帶動你作出各種選擇的時候,請你再結合下面的兩大面向作出你想要的選擇,看看會和之前有何不同。
選擇的兩大面向:
只有在四個齒輪運作過程中,你選擇的轉動方向是一致的,它們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帶動你往前(你是不會選擇反向轉動的,對不對?)。我不是很懂機械原理,但我可以想象它們之間最好的運作方式就是如此。
我相信,你已經知道該如何用好這個“四驅齒輪”以及這個選擇的“兩大面向”。
但我想告訴大家關于“選擇的兩大面向”的一個真相:這兩個面向其實是一體的。“一體”給我們的指引是,我們歡迎愛、歡樂、接納、祝福、真相、無條件、給予、不評判、寬恕、不執著、平安出現時,倘若恐懼、痛苦、抗拒、冷漠、幻象、有條件、求取、評判、怨恨、執著、沖突還是出現的話,唯有選擇接納它們是自己的一部分,它們的能量才不會被我們的不斷排斥、自我評判而變得膨脹,接納會給你帶來第一面向的一切!
結語
此刻,我感受到一種歡樂和圓融;
此刻,我想象著有緣連接的你們獲得了你們想要的,而且你們挺開心的;
此刻,我經驗了創作的整個過程,四驅齒輪圖給了我最初的靈感和動力;
此刻,午后三點的陽光照耀在我的臉上、身上,它告訴我“永遠成為陽光吧!”我心領神會。
那么此刻,你有什么樣的感受、思維、經驗和話語在指引你呢?
你會如何去運用“四驅齒輪”和“選擇的兩大面向”呢?
你看見了怎樣的畫面?你的人生還會是螺旋式的嗎?還是會生成其它形式的呢?
現在跳回到“啟語”中的那些問題,你心中有怎樣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