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球崛起》系列從2011年橫空出世到2017年落下帷幕,三部看下來,思緒澎湃,仿佛有萬千言語不吐不快。在這里略為分享在下的一二思考。
《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一開場就是人類少量軍隊帶著猿類叛徒在叢林中向猿類發起進攻的精彩場面,人類的突然襲擊將猿類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叢林畢竟是猿類的主場,猿類將人類軍隊全滅并將四個僥幸活下來的人類全部俘虜。然后引發了“終極之戰”后面一系列的劇情。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理論上叢林是猿類的主場,而且在這部系列電影的背景中,地球上大部分的人類已經死去,整個人類社會已經崩潰,也根本沒有太空衛星等高精尖的定位手段。所以,人類要想主動發起進攻的話必須依靠“猿奸”作為探子。那么“猿奸”是怎么來的呢?片中也做了解釋,是第二部黎明之戰中猿猴反派“科巴”的死忠猿類,因為第二部中“科巴”奪權失敗并失去性命,這小部分猿類為了生存只好投奔到人類陣營中。
從人性的角度上來說這樣的設定是合理的,并且這樣的設定也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必要設定。不然人類沒有手段找到猿類,在愛猿如子的“凱撒”的帶領下,“終極之戰 ”根本就不會打響,電影也就沒得看嘛。
所以說“科巴”不僅在第二部中扮演著反派的角色,在其死后,它的影響力也可以決定到第三部劇情的走向。
那么,我們換種思路,如果我們是“凱撒”,是否可以防患于未然,將戰爭扼殺至萌芽中呢?我覺得是可以的。
讓我們回到《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的劇情。第二部我們先撇開人類和猿類的沖突,單看猿類內部的沖突的話其實就是一把手“凱撒”和二把手“科巴”之間的觀念沖突。
其實在影片中并沒有明確介紹猿類社會的政治制度,在這里我有兩種猜測。
第一種:根據《人類簡史》作者的觀點,數量在150及以下的團體靠“八卦”的鏈接即可穩定的運作。但是按理第二部的劇情已經是在第一部10年之后,按照猩猩懷孕期10個月和第一部逃離出去猿類的數量來算,猿類種群的數量應該在150以上。
不過考慮到整個系列出現的母猿類的數量都比較稀少,也有一種可能是整個族群的母猿稀少(我印象中比較明確的只有“凱撒”的妻子和“凱撒”長子的未婚妻),導致猿類族群的數量并沒有發展到很龐大的數量。
第二種:整個猿類的種族族群在150以上,但是作為族群基礎的第一批猿類都是“凱撒”在第一部里從人類那里救出來的,“凱撒”在這些猿類中有著無上的威望和統治力。所以依靠著這種權威,“凱撒”可以維持著他的統治。但是這種統治有著致命的弱點,這種弱點也為后來人類和猿類的沖突埋下伏筆。
個人比較傾向于第二種猜測,當然不論哪種猜測“凱撒”在猿類中都是當之無愧的一把手。那為何我認為二把手是“科巴”呢?原因有三。
一是在《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開場就是猿類在叢林中集體狩獵的場景,而“凱撒”的兒子因為狩獵經驗不足而遭遇到了棕熊,“凱撒”為了保護兒子而與棕熊搏斗,但是因體格相差甚遠而非常危險,“科巴”聽到“凱撒”的呼救聲后從又遠又高的地方縱身而下,英勇的將棕熊殺死,同時解救了“凱撒”和“太子”,在一個有狩獵習慣的族群里,這樣的勇士容易被大家尊敬。
電影截圖:
二是在“科巴”暗殺“凱撒”之后
電影截圖:
然后“科巴”煽動猿類向人類“報仇”,而片中除了紅毛猩猩等個別“凱撒”的嫡系外,基本全部壯年猿類都響應“科巴”的號召向人類進攻,當然有猿類不明真相而將憤怒轉到人類的原因,但如果“科巴”在族群中沒有足夠地位的話,也不可能煽動成功。
電影截圖:
三就是在《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中,“科巴”都已經政變失敗并身亡的情況下,還有死忠不肯投降“凱撒”而反而投向人類,這也可以從側面證明“科巴”的威望之高。
讓我們繼續回到猿類內部的的沖突,“凱撒”從小就被善良人類用心養大,所以 “凱撒”天然就對人類抱有好感。而“科巴”在被“凱撒”拯救之前,被人類各種實驗和折磨,對人類充滿了滔天的仇恨。兩猿之間對于人類的態度相左已久,但其實根本都是為了猿類,在人類出現之前都是沒有問題的。
但在第二部中很久沒見的人類突然出現在了猿類生活的地盤上,并且人類和“凱撒”又有了一些交集,而沖突爆發點是影片中“凱撒”因為幫助人類,“科巴”知道后在言語上對“凱撒”有所不敬,所以怒氣沖沖的“凱撒”將“科巴”在眾目睽睽之下暴打了一頓。
電影截圖:
從這里開始“科巴”便不再單純的忠于“凱撒”而是起了二心。才有后面“科巴”暗殺“凱撒”然后奪權攻擊人類的情況。
電影截圖:
影片中“科巴”成功奪權并且差點將主角“凱撒”干掉。而我們之前分析過因為整個族群的統一是在“凱撒”偌大的威望下才成立的,如果“凱撒”一死,猿類必定六神無主,這時其他也有威望的猿繼承其首領的位置就名正言順了。
但是如果“凱撒”不光是用威望來統治族群,還用“帝王權術”來平衡各個猿類勢力,例如可以用紅毛猩猩等“凱撒”的嫡系來平衡“科巴”一派的勢力。就算“科巴”暗殺成功“凱撒”成功,下一個當首領的也不一定能輪得到它而很有可能是“凱撒”的長子。而“凱撒”并沒有從人類學到這些,它基本上也一直是以“偉光正”的形象出現,不是玩弄權術的主兒。所以它并沒有這么做,這也就造成了后面一系列的因果。
總結一下:
1.因:“凱撒”沒有用權術管理猿類,果:“科巴”謀權成功。
2.因:“科巴”謀權成功,果:猿類和人類正式開戰。
3.因:猿類和人類正式開戰,果:1.人類軍隊來襲;2.造成了一批“猿奸”的存在。
4.因:人類軍隊向猿類進攻,果:“凱撒”的妻子和長子不幸喪命。
5.因:“凱撒”失去妻子和長子,果:凱撒陷入仇恨并向人類復仇。
6.因:凱撒向人類復仇,果:復仇未果,凱撒和族群被抓。
如果不是主角光環的存在,很有可能整個猿類就不復存在了,可以說是一步錯,步步錯……
反觀到我們人類的歷史,很有可能在部落時代的早期,其首領就像“凱撒”一樣,只靠著威望就足夠管理部落。但是只要發展到一定規模且外部環境的威脅不夠大的時候,像“科巴”那樣有能力有野心的人就一定會冒出來跟首領分庭抗禮。在這種情形下,其統治者為了保證自己的統治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出辦法來,而“平衡之術”等權術,也極有可能在那么早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初步的發展。
所以也不要說什么“人心不古”,古人也不單純。只要是碳基生物中的智慧種族,我相信都會有類似的問題。當然不要跟我說什么“三體人”或者“蟲族”那樣的存在,其本身就是虛構的,也無法拿來證明什么。
那么權術是個好東西嗎?不一定,用得好就造福萬世,用不好就遺禍萬年。不知各位看官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