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過很多動畫片,如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帝,尼爾斯鵝旅行記。印象最深的卻還是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對那只會飛的鵝,莫典,記憶深刻。有時甚至夢想哪天可以騎上自家的鵝可以馳騁藍天。
鵝,在農村養的不多,主要是養殖周期太長,產蛋率也不高。所以,最早認識或知道鵝源自于圖片,或者是小學學的古詩。
鵝,鵝,鵝 ?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古詩中是大白鵝,上海市區的人往往稱之為白無巨(音),而在農村往往叫它們戇度(音)。鵝的走路姿勢很優雅,在水中游弋也很自在,給很多河塘水池增色不少。而且,看上去比鴨,雞大很多,但它是一個素食主義者,就喜歡吃青草和綠葉蔬菜,或許這也是它有那個諢名的原因了。看上去頗有文藝的鵝,其實它是很“兇猛”的,主要是它的嗓門奇大,發出的“昂昂昂”的聲音響徹云霄,這主要是想驅趕來犯之敵或是它認為有危險逼近。如果這一招不奏效,它就用絕招,低下它的腦袋,追著你攆著你。有時小孩們會因此而嚇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鵝還可以護院,給主人家報告危險信號。
當年我家就在魚塘上養了十只鵝,但不是詩人筆下的大白鵝,而是長得不起眼但更為兇悍的獅頭鵝。小時候咋一看和小鴨子差不多,只是稍微大一點,它的絨毛也是淡黃色。但鼻子也稍有不同,鴨子是扁平,鵝呈三角形。但鵝是素食,喂養起來反而比鴨子容易。長大后,毛色變成灰色或棕褐色,叫聲嘹亮,幾里之外都可以聽見聲音。所以,當有人走進魚塘時,十只鵝同時叫喚的聲音也是夠軒昂的。到了晚上,如有陌生人靠近時,還沒走近魚塘沒準就被鵝的叫聲嚇一跳。當然鵝們有時莫名歡唱,或者在搶奪食物時也會發出叫聲,但其語調聲音和遇到陌生人或它們認為的天敵時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它和狗狗的看護作用相類似。
鵝的領地就是魚塘兩岸的農田,它們信步其間。餓了可以啃食路邊它們喜歡的青草。渴了可以下魚塘喝口水,自由自在樂在其中。但開始兩邊的農田種了青菜,那它們的破壞力可想而知。所以,我們不得不在種植青菜的地方用蘆葦織成的席子隔離開,以免蔬菜地成為荒地。但我們太低估它們的能力了,或許是某一次的機緣巧合,或許是其中某只鵝的智商蓋世,蔬菜地還是沒有保住,蔬菜只剩下貼近地面的莖了。它們竟然能借著風,騰空而起飛進菜地,把蔬菜地啃食一空。有些聰明的還能飛出來,有些卻是“自投羅網”,進入甜蜜的羅網。它們能吃不能出了,得靠人去營救了。這還僅僅是小試牛刀。
七八月份,上海的臺風季節時不時會刮大風,這回它們竟然憑借青云力,真的一只只成了滑翔機了,鵝群們一起高飛了。父親看著它們迎風往東飛走了。但這畢竟是滑翔不是飛翔,它們還得降落,而且降落的位置還不一樣。有些能自己找到回家的路,而有些卻遲遲不歸。此時家里人只能邊走邊呼喚,根據它們發出的聲音把它們找回來。漸漸的,這群鵝飛出去的能力越來越強,而且竟然都能找回家。它們飛出去覓食游玩不亦樂乎,卻也帶來了麻煩。它們的降落地點是隔壁村莊的農田或農民自留地,當地農民都在追尋這是誰家的鵝?也不好好關在家里?沒奈何,關在岸邊的窩棚吧,可每逢刮風天氣,它們照樣借力飛翔。這么一來,等待它們的就是末路,拿到集市去賣了。
魚塘上再也沒有鵝的喧鬧聲,也吃不到夏天母親腌的咸鵝蛋,更看不到天空中飛過的鵝!偶爾晚上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回到童年,也被巫婆施了魔法,和尼爾斯一樣騎上自家的大灰鵝,在天上飛。
童年記事(十八):看電視? ? ?目錄? ? ??童年記事(二十):討厭的公雞母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