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社會中平凡的一分子,我們時常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交車、地鐵等。我們都知道,很多公共交通工具上都有愛心專座,它們的座椅顏色跟其他的區(qū)分開來、很明顯,有些座位邊上還寫有“老弱病殘”字樣。這里,我想要討論的是為什么當(dāng)公交上沒有“老弱病殘”時這些愛心專座應(yīng)該就讓它空著,不該去坐。
必須承認(rèn),在想明白這個之前,我是一個會去坐愛心專座的人。我的基本想法是:如果車上沒有老人、小孩、孕婦、病患等需要坐愛心專座的人,而其他座位都坐滿了,或者比較遠,那么我坐上去就避免了資源的浪費——沒錯,為什么要傻傻地站著,或者走到最后面去呢,愛心專座就在下車門旁邊,而且位置比較舒服,它是最方便的。
但是,我從網(wǎng)上,還有跟去過日本、香港的朋友聊天時發(fā)現(xiàn)——他們一致提到,在發(fā)達文明的城市里,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愛心專座一般人是不會去坐的,他們都會站著,即使旁邊沒有老人,那些座位也會放空著,沒有人會去坐。
這沒有引起我的思考,我即使看了這樣的帖子,聽了這樣的話,并沒有讓我認(rèn)為不去坐這些座位有什么正確——他們都只是描述一個現(xiàn)象,但是沒有人跟我講過他們?yōu)槭裁床蝗プ瑑H僅因為教育嗎?他們的長輩跟他們說,你們要放空,然后他們就放空嗎?或者僅僅是因為他們天生驕傲嗎?這對我沒有說服力。
從資源不被浪費的角度來講,我認(rèn)為坐這些位置無可厚非,直到有一天我坐在公交后面突然想起一些東西:
公交車到了某一站之后,車上的位置都坐滿了,包括愛心專座也坐滿了,這時候又上來了很多人。我突然意識到,假如現(xiàn)在上車的人里面有老人、或者孕婦,車上會發(fā)生什么?
那些坐在愛心專座的人首先應(yīng)該站起來讓座!對嗎?但是,這時候必須慎重思考的是,他們站起來“讓座”的這個行為能否定義為“讓座”呢?如果定義為“讓座”,那么等同于我們認(rèn)為“愛心專座”和其他普通座位一樣,是沒有差別的,可是如果沒有差別,為什么是他們應(yīng)該首先站起來。
顯然,在我們的潛意識里,愛心專座跟普通座位不一樣,所以我們認(rèn)為他們首先站起來把座位放空是應(yīng)該的——他們這里不是讓座,而是把座位還給座位的主人。說得更清楚一點是,在公共秩序當(dāng)中,“愛心專座”被設(shè)計出來,被大眾接受,意味著“大眾”應(yīng)該承認(rèn)這么一點:“愛心專座”屬于那些“需要被愛護的人”,包括老人、孕婦、生病的人等等,這里的屬于跟財產(chǎn)歸屬沒有什么差別,本來就是屬于他們的東西,我們有什么權(quán)利打著“資源不被浪費”的幌子去占領(lǐng)呢?如果可以打著“資源不被浪費”的幌子這么干,我們就可以進入人家的房子里睡覺,因為他們主人去旅游,房子空了……
這時我想起了人生的一些其他類似的情景:比如一個朋友跟你借錢,但是你們沒有說好什么時候還錢,有一天你突然需要用錢了,或者你突然覺得對方借得太久了想要回來,這時候你去跟對方開口要錢是什么感覺——本質(zhì)上你應(yīng)該是理直氣壯的,但事實上很多人感到很尷尬,雖然明明是你的錢。或者即使你理直氣壯了,你去開口要錢也不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
類似的,當(dāng)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上了公交車之后,走到愛心專座旁邊,有些人站起來了,他還要對他說聲“謝謝”,而事實上公共秩序中他們是可以心安理得地坐這些位置的,這就是文明——社會整體對于一個群體的愛護。
在理解了這個之后,除非我老了、生病了、或者懷孕了(當(dāng)然我是男性,不會懷孕),我都不會再去坐愛心專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