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 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你知道我們有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吧?這是由美國人Noel Tichy(諾爾·迪奇)提出的理論,我們用它來表示一個項目的困難程度對我們心理狀態的影響: 最里面一圈,舒適區。對我們來說沒有什么難度,很可能都是以前做過的、特別有經驗的項目,讓自己可以處于舒適的心理狀態。中間一圈,學習區。有些項目對自己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所以會感覺有點不舒服,但還不至于痛苦、恐慌。 最外面一圈,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會讓我們心里感覺焦慮、恐慌,我們就可能會拖延或者放棄?!拔覀儼堰@三個區標放在剛才的項目分布圖上,就一目了然了?!?/p>
WHAT
我一直定義自己是一名終身學習者,每天像只忙碌的小蜜蜂一樣,看自己看得下去的書,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直到這兩年,我才逐漸覺察到,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我的成長其實是處于一種相對停滯的狀態,為什么呢?因為我總是呆在自己的舒適區里,表面上看起來很安逸,其實是我忽略了成長的本質。而真正的學習和成長,是應該跨越舒適區,避開恐慌區,走向學習區。
WHY
像過去的我那樣,如果一直停留在舒適區,成長的速度會異常緩慢,好像給自己戴上了無形的枷鎖,反而束縛住了自己前行的腳步。但如果盲目冒進,不小心踏足恐慌區,結果也會適得其反,可能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HOW
為避免內耗,我們應該如何管理自己心理狀態,以支持自己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呢?
第一步,評估狀態
我們首先需要評估自己現在正處于哪個心理狀態。心理狀態一般有如下三種。
1,舒適區是指那些我們駕輕就熟、感覺自在的領域。
2,學習區是指有挑戰卻能讓我們成長,雖有不適感但沒有太大的痛苦。
3,恐慌區是超出我們能力的范疇,可能讓我們感到焦慮、恐慌,甚至想要逃避。
第二步,調整狀態
學習區才是我們應該有的狀態,如果你發現自己停留在舒適區過久,那么是時候挑戰自我,邁向學習區了。而如果你正處于恐慌區,也不必驚慌,通過適當的放松和調整,我們可以逐漸找回平衡,重新進入學習狀態。
第三步,付諸實踐
我們需要將調整后的心理狀態付諸實踐。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戰,都要保持積極的心態,勇于嘗試,在實踐中學習和成長。
第四部,優化調整
這里是指我們的狀態需要持續優化和調整。生活是一個持續進步的過程,我們需要時刻保持敏銳的觀察力,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及時進行調整和改進。
WHERE
這個方法適合我們在學習或工作生活中遇到障礙,需要調整自己狀態的小伙伴。
A1:
過去,我偏好看文學類的書籍,幾乎不看工具類書,因為在我看來,那些工具書如同白開水,索然無味。直到去年十月份,我加入了拆書幫,開始跟著大家看一些致用類書籍,并寫相關便簽,雖然剛開始感到很陌生,有各種不適應,甚至有些排斥,可一段時間后,當我發現自己有了肉眼可見的進步,我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增強,我還會將書中的一些方法論運用到實際生活,比如,我會將《好好學習》這本書中的知識點來進行改善自己的學習策略。這讓我在個人學習成長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針對這件事情,我的反思如下:
1,過去,我過于偏愛文學類書籍,忽視了工具類和致用類書籍的價值。這反映出我在閱讀選擇上,有一些偏見和短視。事實上,不同類型的書籍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它們能夠為我們提供不同的知識和視角,幫助我們更全面地認識這個世界。所以,我需要更加開放和包容地對待各種書籍,不斷拓寬自己的閱讀領域。
2,我加入拆書幫并閱讀致用類書籍,讓我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改變。這讓我深刻體會到,走出舒適區,來到學習區的重要性。
3,我領悟到,學以致用才是真正的學習。閱讀致用類書籍不僅讓我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我要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A2:
目標:在半個月內(4月15日~4月30日),將《精進》這本書看完,并寫四個便簽。
行動:
1,每天閱讀20頁,每周三和周日完成便簽。
2,制作量化的表格,完成閱讀任務和便簽任務就打勾。
3,每周日晚上做一次復盤。
4,半個月后進行一次大復盤,完成目標則獎勵自己一張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