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之戀(4)

今天是11月20日,星期六,于蓉的36歲生日。

早上一睜開眼,于蓉習慣性地聳聳左肩,空的。落寞地起身,開窗,陽光砸在玻璃窗上,碎了一地。于蓉也不洗漱,蜷在沙發里接著讀昨晚那本《風花》。

讀了一會兒,于蓉覺得無趣得很。懶洋洋地拿起手機, 于蓉現在有很多的朋友,但那些同學同事全在微信上。無聊的時候她就在微信上圍觀別人的熱鬧。

窗外的陽光從右肩灑到左腳,感覺肚子有些餓了拖沓著洗漱,拖沓著到廚房,煮了一碗小餛飩吃。

三點鐘,齊軍的一條短信將于蓉從圍觀中拉回來,拉進了超市。

“我今晚回來吃飯,親。”

自從“親”字被淘寶賣家用得俗爛了之后,于蓉是很不喜歡這個詞的,但齊軍剛開始呢是疊起來用,“親親”,還是很讓于蓉甜蜜得浮想聯翩的。可不知何時起,“親親”變成“親”了,和淘寶賣家俗爛的用法一樣,不同的是齊軍的“親”用在句末,它就像一個句號一樣,盡職地站在齊軍的每一條微信后面,卻不容易讓于蓉有浮想聯翩的甜蜜了。

? 晚餐于蓉燉了豬肚紅棗湯,于蓉和齊軍隔著一瓦罐湯坐著,湯正冒著熱氣,讓他們之間的影像模糊了許多。

兩條紅燒鯽魚,在白色的魚盤里頭尾相向地并躺著,就像吵過架的夫妻,一個床頭,一個床尾,身體卻也粘著的。

這一天,兩人都沒記起今天是于蓉的生日。

他們本可以熱烈地浪漫,卻在各自的寂寞里孤獨著。

寂寞的感覺,像細密的雨簾濡濕了外衣,濕濕地黏在于蓉身上,想脫卻脫不下來,一連幾天都在這種黏黏濕濕中挨過。

陽歷的新年就在黏黏濕濕中來了,于蓉微信上的朋友們各自忙著,她心想接下來的朋友圈曬圖會一個接一個的精彩,。

于蓉回了一趟安德。她穿著那件紫色的知性風衣。

于蓉再次走過那段稀疏的街景,拐過那條窄窄冷冷的巷,她在一扇木門前停住,陽光從她的肩頭打下來,傾瀉在斑駁的墻上,墻角里兩只貓纏繞在一起,溫暖地蜷在陽光里。于蓉慢慢地蹲下來,柔柔靜靜地看著,無聲無息的。

好一會兒,只覺心里什么東西往上涌,眼淚溢上來,噙滿了眼眶,那一直刻意不去觸碰的日子就這么一滴滴,一絲絲,一片片地漫開了……

她再次想起那段話:我的童年就在那里,帶點憂愁又有點悲痛,在這外省的小城市里,我拼命等著伊麗莎白垂憐而看我一眼,在絕望中等待成長。

童年的于蓉安靜輕和,母親疲于對付熱鬧的麻煩不斷的于晴,而忘了于蓉也有渴盼。母親總是一臉欣慰:還好我家老大懂事。

憂愁的于蓉只是固執地等待,對著母親忙碌的身影執拗地不肯伸出手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