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具體表現為:健康飲食、食量運動、不吸煙、不酗酒、保持心理平衡、充足的睡眠、講究日常衛生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可以幫助低于傳染性疾病,更是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基礎。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會導致慢性病的發生,還會加劇慢性病患者的病情和影響治療的效果,給人民群眾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二、 合理飲食
- 每天選擇食物種類越多越好
每天保證谷類及薯類、動物性食物、奶類豆類和堅果、蔬菜水果和菌藻類、純能量食物五大類食物都能吃到。
食物選擇時應考慮自身的身體狀況,如肥胖的人要盡可能少選擇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乳糖不耐受者首選低乳糖奶及其制品。
2.每天保證足量的谷類攝入,粗細搭配
谷類食物是中國傳統膳食的主體,是最好的基礎食物。以植物性食物喂豬的膳食可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
保持每天適量的谷類攝入,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250克400克為宜。經常吃一些粗糧、雜糧和全谷類食物,每天最好能吃50克100克。
3.多吃蔬菜,最好深色蔬菜占一半
蔬菜含水分多,能量低,富含植物化學物質,是提供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和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來源。深色蔬菜指深綠色、紅色、橘紅色、紫紅色蔬菜,富含胡蘿卜素尤其是β-胡蘿卜素。多吃蔬菜對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腸道正常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4.控制烹調用油,每人每天烹調擁有攝入量不宜超過25克或30克。
選擇有利于健康的烹調方法,烹調食物時盡可能不用烹調油或用很少量烹調油的方法,如蒸、煮、燉、燜、拌、急火快炒等。
少吃油炸食品,如炸雞腿、炸薯條、炸雞翅、油條油餅等。
盡量不用動物性脂肪炒菜做飯,如豬油。
5.限制鹽攝入,健康成年人一天食鹽(包括醬油和其他食物中的食鹽量)攝入量不超過6克。
自覺糾正口味過咸而過量添加食鹽和醬油的不良習慣,可以在烹制菜肴時放點醋等調味品,提高菜肴鮮味,幫助自己適應少鹽食物。
使用低鈉鹽,少放醬油,盡量少吃醬菜、腌制食品以及其他過咸食品。盡量不要喝菜湯,菜湯中鹽含量高。菜肴9成熟時或者出鍋前再放鹽。
三、 適量運動
- 日常生活少靜多動
身體活動可包括家務、交通、工作和閑暇時間活動四個方面,積極的身體活動對健康具有諸多益處,包括減少過早死亡的危險,降低各類慢性病的患病風險,如心血管疾病、腦卒中、2型糖尿病、高血壓、癌癥、骨質疏松和關節炎、肥胖、抑郁等。
承擔家務勞動,如烹調、洗衣、打掃衛生、照料綠植和寵物等。盡量減少坐或躺著看電視、閱讀和使用電腦等靜態活動,在進行這些活動的同時進行一些身體活動,如伸展四肢、原地踏步等。閑暇時間多參加各種運動。
- 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
為促進心扉、肌肉骨骼健康,增強身體平衡、協調能力,需要定期進行一定強度的運動。
5-17歲兒童和青少年應每天進行至少累計60分鐘中等到較高強度身體活動或運動,同時每周至少進行3次較高強度運動。18歲以上成年人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每周至少應有2天進行大肌群抗阻運動。活動能力較差的老年人每周至少應有3天進行提高平衡能力和預防跌倒的活動。多參加戶外健身運動。
- 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避免運動損傷。
運動需要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否則可造成運動損傷,如肌肉韌帶拉上、關節扭傷、肌肉痙攣等。
盡量避開日間高溫、寒冷,特別是寒冷有風的時間運動,注意勤飲水,補充水分。不要在饑餓或飽餐后馬上運動。運動前進行熱身活動,運動后進行調理活動。身體活動量的調整應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活動量。
四、 戒煙限酒
- 吸煙有害健康
煙草煙霧中含有7000多種化學物質和化合物,其中數百種有毒,至少70種致癌。吸煙者患各種癌癥(尤其是肺癌)、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中風及其他致死性疾病的風險顯著增高。
- 被動吸煙有害健康
二手煙中含有多種有害物質,能使非吸煙者的冠心病風險增加25-30%,肺癌風險提高20-30%,可以導致新生兒猝死綜合征,中耳炎,低出生體重等。
- 越早戒煙越有益健康
戒煙越早越好,什么時候戒煙都為時不晚。
吸煙者20分鐘不吸煙,心率就會下降;12小時不吸煙,體內的一氧化碳水平就可以恢復到正常;半個月到3個月不吸煙,肺功能就可以得到改善;9個月不吸煙,咳嗽和氣促會減少;戒煙1年后患冠心病的風險即降低一半;戒煙5年后患口腔癌、喉癌和食管癌的風險降低一半;戒煙10年后患肺癌的風險降低一半。
- 飲酒應限量
無節制的飲酒,會使食欲下降,食物攝入量減少,以致發生多重營養素缺乏、急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性脂肪肝,嚴重時還會造成酒精性肝硬化。過量飲酒還會增加患高血壓、中風和某些癌癥等疾病的風險,并可導致事故及暴力的增加,危害個人健康和社會安定。
五、 心理平衡
現實生活中不如意的事總是難以避免的。如果不能處之泰然,很容易引起心理不平衡,導致身體和精神上的疾病。
1.對自己不苛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
2.不要處處與人爭斗
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斗,使得自己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其實,人際之間應和諧相處,只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
3.暫離困境
在現實中,受到挫折時,應該暫將煩惱放下,去做你喜歡做的事,如運動、打球讀書、欣賞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對自己的難題,思考解決的辦法。
4.適當讓步
處理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只要大前提不受影響,在非原則問題方面無需過分堅持,以減少自己的煩惱。
5.積極娛樂
生活中適當娛樂,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和樂趣。
6.知足常樂
不論是榮與辱、升與降、得與失,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榮辱不驚,淡泊名利,做到心理平衡是極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