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如果戰(zhàn)斗,你們可能會死;
如果逃跑,至少能多活一會兒,年復一年,直到壽終正寢。
你們愿不愿意,用這么多茍活的日子,去換一個機會,就一個機會,
回到這里,告訴我們的敵人,他們也許能奪走我們的生命,但他們永遠奪不走我們的自由!
—— 威廉·華萊士 《勇敢的心》
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謂自我,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全靠書籍繪畫音樂電影里他人的生命體驗喚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經(jīng)歷去充填,漸漸成為實心人。而在這個由假及真的過程里,最具決定性的力量,是時間。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他們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則是在模仿自己中度過,日復一日,更機械,更裝腔作勢地重復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
事實上,人不是一剎那死去的,而是一點一點,在逐漸的流逝中死去的。到了某一時刻,你不再去創(chuàng)造,也不想更新自己的目光,生活開始重復,知覺開始喪失,什么都不會讓你有所感觸,什么都不會讓你怦然心動,這個時候的你,已然是死了的。
趁自己還年輕,給一個自己牛逼的機會。即使看不到希望,即使看不到未來,也相信自己的選擇不會錯,自己的未來不會錯,自己的夢想不會錯。我不怕千萬人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我們總是可以輕易地看見別人的失敗、錯誤和缺點,而且忍不住提出批評和建言。但是,我們可以想一想,當我們遭遇失敗、犯錯和面對自己的缺點時,期盼的并不是別人的批評、指正,而是耐心和包容。所以,當我們對別人發(fā)揮耐心和包容時,其實是在進行一種影響力的投資。
自古人生最忌滿,半貧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機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聾半啞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賢!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親半愛半苦樂,半俗半禪半隨緣! 人生一半在于我,另外一半聽自然!
能耐得住寂寞的人,肯定是有思想的人;能夠忍受孤獨的人,肯定是有理想的人;遇事能屈能伸的人,肯定是有胸懷的人;處事從容不迫的人,肯定是個淡定的人;經(jīng)常微笑的人,肯定是有頭腦的人;能看透天下事的人,肯定是有智慧的人。
一行淚流下,是因為瓦解了脆弱;一段話入心,是因為觸碰了心靈!
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