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原本叫《普通人的道路》。知道原來的這個題目或許能幫助我們對這本書的理解。
青春的張力與生命的美麗,不僅體現在轟轟烈烈的愛情中,更多地體現在每天的工作與生活之中。這也就是小說為什么更名為《平凡的世界》。
某年,中國各大高校陸續公布了本校圖書館的借閱情況。國內各高校的榜單書目五花八門,借閱次數的統計方式也不盡相同。但有一本書的出鏡率極高,那就是作家路遙的小說――《平凡的世界》。
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的榜單上都有《平凡的世界》。在浙江大學的借閱榜上,它還位居榜首。這已經是《平凡的世界》第四次榮登“浙江大學圖書館年度借閱排行榜”的冠軍寶座了。
可以說,在這部小說中,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以社會變遷、思想轉型為背景,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在這部作品里,人性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苦難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紛繁地交織在一起,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讀起來令人蕩氣回腸。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過,路遙的這部作品也在間接的告訴我們,平凡人即使努力一生也很難擺脫平凡。
作品的主題思想大概是:奮斗了也不能偉大,但人就是這樣依然有夢、無夢的奮斗前行,并進入一個個平凡的人生結局,這個平凡本身就是偉大。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