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圖片為攝影師及作者@Nico所有,使用需作者同意,謝謝!
寫在前面
GOT除了第七季(已完結)后,看到異鬼們摩肩接踵,夜王大放光彩,召喚出了黑暗冰龍以后,這個地方,碰撞到了我內心里某一個不甚熟悉的角落:它真的好特殊啊。上次的杜布洛夫尼克,君臨城即使到了現代也有君臨的感覺,這次,該好好感受一下自然風光了。
它,就是冰島。
冬天的探索會更加艱難,于是我選擇了盛夏——這里不會有酷暑,也不會有熙攘。
行者篇
提前好久做好準備,規劃行程,完成各種預定工作:機票,住宿,租車。車自然是一個很適合的選擇,自駕是完美的。
本著經濟至上的原則,從巴黎出發的我選擇了凌晨的航班。到的那天,是8月25號的清晨。
第一天 雷克雅未克-> 赫拉
拿了車以后直奔當天的第一個目的地,蓋歇爾間歇泉。路程并不是很遙遠,但是畢竟剛下飛機,還是很疲憊。路邊的景色已然不同于西歐的十八世紀教堂與修建的整齊的大樹或法國梧桐,這里沒有高大的樹。
初中地理告訴我們,冰島屬于寒帶,絕大部分屬于苔原。于是最常見的便是這樣一副景象:
土是黑色的,有些地方散落著大些的石塊;星星點點,密密麻麻分布的是苔,也許是天暗的緣故,泛著慵懶的黃綠色。除此之外別無他物,只有偶爾呼嘯而過的車,行駛在不寬硬鋪的環島公路上。
昏昏欲睡當中,到了第一個著名的景點,也是黃金圈三大景點之一,蓋歇爾間歇泉。
間歇泉,顧名思義,從地下冒出的水,但不是連續的。這是冰島地熱資源豐富的標志,也是特產之一。
遠處不斷升起的白霧說明了一切。細看,壓力不大的地方,水是沸騰的,咕嚕咕嚕地冒著泡;壓力山大的地方,便是泉眼了。整個空氣里彌漫著一股硫磺的味道。
走近些,水霧越來越大,地表被腐蝕的感覺讓人不寒而栗。
這個就是蓋歇爾(帥么)。然而很高冷,等了一個小時都不噴(耐力真好)。其實,要看到這個可達61米的噴泉可真是一件需要運氣的事呢!因為它的周期不固定,從5個小時到3天都有可能。
砰!那位是誰?
這位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始表演了。它很開放,但是是個小弟哈哈。
這是它表演時候的樣子。
離開。去下一個景點,也是三大景點之一,黃金瀑布。
冰島有為數很多的瀑布,大大小小,遍布全島。大多是冰川消融,融水下流,或而順谷,或而傾瀉,好不勝一番景致。
黃金瀑布(Gullfoss)是冰島最大的瀑布了,如此盛名,從規模和壯觀程度上便可體會。
遠觀全貌的黃金瀑布(Gullfoss)隔著照片都能感覺出水花四濺與隆隆低吼。
走到近處,水很清,也很輕。
再次出發。住的赫拉(Hella)是一個小鎮。在法國,我管一個人口兩萬的都城叫村,那這里,只能叫莊了。可能有些人的家都比它大:一個超市,一個加油站,一個醫療站,幾棟房子,一座工廠就構成了赫拉(Hella)。
第二天 赫拉 -> 教堂鎮
第二天的行程也不算匆忙,但是天公不作美,早上起來陰雨連綿。駕車前往維克小鎮(Vik),去看著名的黑沙灘。
路上看到了也是比較有名的斯里加蘭德瀑布(Selijalandsfoss),奈何不了狂風驟雨,于是在車里遠拍一張作罷。
接著前行的途中,由于濕度大,山腰的地方起了霧,山腳下零零落落著幾座小房子,似乎無人居住;但是漫山遍野的羊是誰的?
在到達維克(Vik)之前有一個大冰蓋,埃亞菲亞德拉冰蓋;它的附近有很多冰川,我們去的是其中一個叫Myrdalshreppur的地方。冰川下面必有冰湖,這里只是一洼池水。
就是這樣的突兀,夏天的時節,兩叢綠色之間夾著一塊白色。土已經完全是黑色的了,也許是火山石頭風化的痕跡,因為兩邊散落很多這樣的黑色石頭:
然而這里卻依然生機盎然,除了苔蘚,也有別的低矮植物,扎根于石縫當中。
八月,意味著秋天的到來,這個小島,就要越來越冷了。冰島的國鳥,北極海鸚,就要回到大海的懷抱了。聽到這個消息,心里卻有些遺憾,見不到這些可愛的小家伙了。他們蠢萌的樣子,笨拙的外表,也著實可愛呢!
冰島占了大約百分之50以上的海鸚資源,也就是說,島上在夏季會有一半的鳥會上岸交配繁衍。冰島象鼻山(Dyrholaey)是海鸚聚集地之一,他們就愛呆在懸崖上,不怕人,走來走去。
冒著風雨,來到海邊。對面是陰暗的北大西洋。
那些可愛的小家伙是什么?那就是我們大名鼎鼎的明星,北極海鸚(Puffin)。也許天氣還算不錯,他們還傻乎乎的呆在那兒呢!
象鼻山是世界的。桂林也有,法國也有,這里也有。
然而這里是海鸚的家。
飯后去到了真正的黑沙灘。黑沙灘的沙子比土還要黑,與灰色的海有鮮明對比。我想晴天時候一定更好看,因為海是藍色的。
黑沙灘邊上是特別的地質特征,玄武巖。這種豎條狀的大塊石頭給人一種酷酷的感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妙不可言。
海邊還有很多人類的杰作,就是這個:
平衡石!看誰壘得更高!其實全島都愛玩這個。
晚上住在教堂小鎮的郊外。這是屋主(農場主)的狩獵小屋,沒有電,但有一個溫暖的大爐子。坐落在鷹嘴巖上,這是一個18世紀噴發過的火山遺址。在風雨夜里,小屋足矣。
第三天 教堂鎮 -> 斯特斯瓦菲厄澤
第三天開始就要趕路了。由于車的限制,對于世界上最大的冰川公園瓦特納冰川國家公園,就不進內陸徒步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哈)而是直接選擇到最著名的景點停留。
早上出發的時候遇到了房東的綿羊。它們就靜靜的在路上看著你,你的車,吃草,再看著你。
這天趕上了一個晴天很是難得。路上的風景很美,有的地方就像火星表面,有的地方又像別的國家。
冰島的環島公路也只有雙車道。這個國家沒有火車,只有車和小飛機。對了,還有船。
路上飄來的云帶來了雨,它拂衣袖的時候,竟然畫出了彩虹。心情瞬間大好啊!
在去往冰河湖(Jokulsarlon)以前,在瓦特納國家公園一角瞥到了碩大的冰川。那里其實是華納達爾斯火山(Hvannadalshnukur),被冰川覆蓋。
三個小時后終于來到冰河湖(Jokulsarlon)。簡直神一樣的存在。
冰河湖與海相連,這里水與冰共存,而且這里的冰,是藍色的,在太陽光下尤其好看,晶瑩剔透。
看見中間那個黑點沒有?猜猜那是什么?
那是一只海豹。這頑皮的生物,竟然跑到了這么近的地方。不過,這里本來就是它的家園吧。
那些詭異的藍色冰塊,其實是反射與散射的結果,也甚是神奇的。
之后又是一路開車到達東部峽灣區。峽灣是冰川褪去留下的深深的溝壑,路是蛇形的,和挪威的不太一樣。
晚上住的又是小鎮。這個鎮人口不多,倆家餐館,一條街道。竟然有一個小教堂還有奶奶的石頭展。位置甚好,我這么想。
第四天 斯特菲瓦斯厄澤 -> 阿克雷里
第四天了,每一天的景色都不一樣呢。今天要趕的路程更長,因為有一個特殊計劃。繞出峽灣以后,直奔冰島靠北的火山圈。
先到的是克拉布拉火山(Krafla)。這是一個活火山,所以一個大規模的地熱發電廠就建在火山口邊上。
火山口湖(Viti)是如此清澈,它是活火山的標志。后面的白霧便是地熱站在工作。這是一頭沉睡的獅子吼吼!
之后驅車前往附近一個洞穴。這里像一條裂谷,下面深不可測。跨在上面拍一張照可著實證明了自己的膽量呢。
下面這個洞穴很有名,就是由于GOT。Jon Snow和他的女友在這里洗過澡,這里就是那個浴池。
之后前往米湖(Myvatn)。米湖是GOT又一重要取景地之一,野人居住的地方就是這里(只不過是冬天)。
只看米湖真是好美,它是最大的一個咸水湖了。下面這幾個熔巖柱,要是配上白雪皚皚,很多人就熟悉了吧。
之后去到邊上的一個死火山口(Hverfjall)。爬上去后沒有火山口湖,只有黝黑的一個大坑。這種地方竟然有羊在吃草(不在口里),也真是頑強。
在之后就驅車前往胡薩維克啦!這是今天的一個特殊項目,Whale watching,觀鯨!坐船前往北冰洋,希望能看到這大家伙的黑色背影,一眼也好。
胡薩維克是著名的觀鯨勝地。每天,數十條小船載著幾百個人,出灣,尋找這種世界最大動物的蹤跡。
天氣很冷,凜冽的寒風,動蕩的海浪,伴飛的海鷗,搖擺的人們。
在一個小時的搖擺之后,終于有可能看到這些大家伙一眼。熄滅了引擎,每個人都睜大眼睛,望向似乎平靜卻又波濤洶涌的遠方。
不負眾望,他們出現了,時而擺尾,時而魚躍。
看到了,就是值了。鯨魚才不在意你在看他們呢。
驅車前往阿克雷里。這是一個大城市,并沒有多長的時間可以多呆。只知道,這個城市的紅燈,是心形的。
第五天 阿克雷里 -> 雷克雅未克
這一天的主要景點是斯奈山半島。這里號稱冰島縮影,因為它涵蓋了冰川,火山,瀑布,幾乎所有的特殊景觀這里都有。當然,這里有著旅游雜志都會取景的一個地方,草帽山,又叫教會山(Kirkjufell),以其特殊形狀而得名。我想,每個季節的草帽山都是完全不同的美吧。
這里有頑強的生命,冰島之行進入尾聲,是否與這些蒲公英,有特殊的約定呢?
到達雷克雅未克之后,趁著太陽還沒落,就到一個著名的燈塔那里看日落。晴天之中,太陽逐漸褪去,月亮逐漸升起:于是在此時,日月同輝。
第六天 雷克雅未克
最后一天一定是呆在市區了。這個為數不多人很密集的地方,頗有現代感與時尚。
早上起來去了附近一個墓地轉了轉。這種紅色的果子到處都是。
附近是冰島國內機場,于是每幾分鐘就有一架小飛機轟鳴而過。
市內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正態分布大教堂。北歐簡約風的大教堂,都是白色,沒有彩色玻璃,簡單的造型。(求個積分怎么樣?)
雷克雅未克還有一個地標,可是我不太懂現代藝術。下面這個,代表著什么?
一個極具現代感的音樂廳,在海邊。
在臨出發返程之前,去到了離機場很近的藍湖。這里是著名溫泉勝地,盡管我對泡溫泉毫不感冒,但是還是被水的顏色驚艷到了。
真的是瑪瑙藍色的誒!!
吃者篇
冰島的物價,真的很貴。最貴的房子要30000ISK,吃一頓飯都大約要2000ISK左右。但是,來到這里,怎能不嘗嘗當地特色“美食”?于是在雷克雅未克找了一家中國人經常光顧的餐館Saegrefinn,"測試"了一下當地食物。
北歐食物匱乏,海產品很多,蔬菜很少。各種深海魚屢見不鮮,但是要嘗試就要最特別的。
看過了鯨魚,這會竟然要吃它們。上面這一小塊和牛排一樣的肉就是鯨魚肉,它的肉是紅色的,和一般的魚肉不一樣,也正好說明,鯨魚不是魚。撒上酸甜的醬汁,煎制全熟,就可以了。
鯨魚肉很柴,不太好嚼,牙口不好可能會卡在牙縫里;纖維很大(畢竟那么大的動物)沒什么味道,印象里和馬肉差不多。這種鯨魚排腌過了,又是海產品,所以很咸,也影響了一部分口感。個人口味,覺得還很不錯,不希望太老,將將好就更好了。
龍蝦湯也是一大特色,里面真的有不少的龍蝦肉,不知道用了什么調料,湯很鮮,但又沒那么刺激;龍蝦肉入口便變軟了,甚是好吃。在冰島這么冷的天氣里,一碗可口的龍蝦湯,全身都暖和了。可以想到當地人一邊喝湯,一邊喝酒的樣子。
還有各種魚(狼魚,鱈魚,藍魣鱈等等),都是美味之最,讓人垂涎。
在這家餐廳里我有一個彩蛋(老司機要開車),看到這里是真的很不容易,留言給我便可看到圖(如果可以的話)
結語
雖然只呆了6天(滿打滿算),還有一絲遺憾(火山口的熔巖和瓦特納國家公園腹地沒去),這里依然給予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特殊的氣候與生態環境,加上它的名字冰島;冰川與火山在此交融,譜出了真正的冰與火之歌。當然,許多影視作品有它的身影,這里是地球上的地外星球。
有機會,就來看看。
感謝與我同行的人,有你們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