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開始并沒有直接介紹主人公蓋茨比,而是從一個第三者尼克的角度講述了那個時代的現狀。 20世紀20、30年代在美國興起的消費主義文化深刻影響了社會經濟與文化。消費主義文化主張炫耀性、奢侈性和新奇性的消費, 這種主張迎合了飽受經濟大蕭條與戰爭之苦的人們的心理, 尋找快樂、享受快樂的本能促使人們對消費主義文化產生興趣。
與此同時科技與發明的產物火車、汽艇、私人汽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及酒吧、舞廳等娛樂場所的興起標志著社會進入現代化的生活軌道。物質消費為人們帶來空前的財富,人們的生活方式及道德觀念也急劇變化,諸多社會問題初見端倪。
尼克家道殷實,初到美國紐約學習債券生意,并結識了故事的主人公蓋茨比。在漸漸的接觸中他了解蓋茨比的身世。蓋茨比來自美國中西部的貧困家庭,他從一無所有開始奮斗直到如今腰纏萬貫,成為當地有名的富商。不僅如此,蓋茨比還熱衷于在家舉辦大型豪華聚會,廣邀各界人士,大宴賓客。
尼克與蓋茨比的初次相見也是在蓋茨比舉辦的聚會上。尼克盡管是受邀參加的,但他與蓋茨比素味平生。在此后的交往中,蓋茨比向尼克講述他與黛西情感的來龍去脈,而黛西是尼克的表妹。
原來,五年前貧困潦倒的蓋茨比在服兵役期間愛上了美麗迷人的黛西,不幸的是,在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黛西另嫁他人,一位出身富豪家庭的紈绔子弟,從此與蓋茨比形同陌路。
尼克被他們之間的愛情感動,熱心的幫助蓋茨比重獲愛情。但此時的黛西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純情少女,而是一個自私自利,愛慕虛榮,拜金主義的俗人。蓋茨比盲目沉浸在愛情的幻象中,使他忽視了黛西的變化及社會的險惡,最終走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故事的最后,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墮落,社會的陰暗,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都是披著羊皮的狼,表面上人畜無害,實際上陰險狡詐。
蓋茨比死了,但他對黛西真摯的愛情,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卻永遠的留在我們的心中。雖然他追求財富與夢想的手段讓人們不齒,卻絲毫沒有抹黑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那個站在海邊遙望黛西家碼頭上綠燈的背影,那個“以獨特的方式伸出手臂”的人,在藍色草坪上焦急的等待黛西幽會的舉動,那座徹夜不滅,聲色犬馬,醉生夢死的宴會豪宅。這些所有的場面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這輝煌燦爛的一幕幕即刻便轉瞬即逝。
蓋茨比悄悄的來到這個世上,掀起一時的躁動,又消無聲息的轉身離去。他消逝于這個混沌不堪的世界,留下這個世界在孤獨與壓抑中掙扎彷徨,還有他那熱烈且緊張的等待愛情與夢幻的孩子般的眼神。
雖然蓋茨比輝煌的一生很短暫,但誰又不是歷史長河中的滄海一粟呢。一切的光輝與燦爛終將會消失,化為烏有,碾壓在時間的巨輪下?!读瞬黄鸬纳w茨比》講述了一個偉大的夢破碎的故事,所有的人物所有的情節所有的跌宕不過是為碼頭上那盞綠燈的熄滅作鋪墊,也是對美國夢的幻滅埋伏筆。
只有在反復閱讀之后,你才會發現每個人物飽滿、生動的形象,才能讀懂作者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內心對社會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