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有三天時間,除一早一晚外,沒有和寶貝在一起。從開始有點逃離的不安中的小雀躍到后面反思親子獨立存在的必然分離,我開始學習如何做一個懂得讓她離開我更好的媽媽。
第一天,惶恐。
總是莫名的擔心和各種不放心,覺得沒有我在孩子肯定吃不好睡不好,不適應或者其他什么突發情況。
晚上去老公公司,小寶貝在沙發上睡著了,是那種玩到累的極限困乏,沒有所謂作息規律,沒有我認為舒適的環境,沒有陪伴,就看見她小小的有點落寞的睡在那個角落。
而事實上呢?好多人幫忙輪流陪著她玩,好幾個90后平時工作都不用午睡的,因為陪她,也交替午睡了一下。吃的更別說了,正餐,零食,水果,全然齊備。
后來看著她醒來看見我說了句“想媽媽”心里頓時柔化,用力抱著她,她也緊緊摟著我的脖子,那時候那感覺,溫馨的無法言表。
第二天,吃醋。
有了第一天的適應和了解,我不再過多擔心,全心投入自己的課程,只有自己,久違了的感受,讓一天都興奮滿滿。
好久沒有這樣長時間專注,一天下來,加上昨天沉下來剛反應過來的部分,一股腦沖上來讓我發現自己體力和精神力都有點透支。
疲憊的去接寶貝,發現她已然適應了新環境,和大家玩的不亦樂乎,除了最開始見到我的打招呼,她已不再粘著我。而且有東西也不會第一時間分享給我,而是給她新認識的“朋友”。
我邊一旁休息邊觀察著她的變化,看著看著心里有點酸溜溜的。感覺自己好像在她的世界不再那么重要了,雖然終有一天會這樣的道理早就明白,可是真的感受經歷這一刻,還是有點不舒服。
尤其自己有點累,所以后來還因為吃醋而對她不耐煩,將自己的壞情緒遷怒給她,沒有讓她明白我其實只是失落,而可能讓她誤會成我不喜歡她。
看著她受傷的淚眼和撇著的嘴,我心疼卻習慣性選擇忽視和沉默。后來才明白,我這就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
不能讓親近的人真實了解我的感受,所以像我這樣的人,可能越是親近的人,越不明白如何相處。
第三天,獨處。
考試完畢精神不再緊繃,第一時間問詢寶貝狀況,知道一切安好,我選擇溜達去附近商貿區逛逛,難得可以自己逛街,享受一下。
原來的自己可能很難想象能如此享受一個人的時光,逛街吃飯總喜歡約個朋友,生怕落了單做什么都顯得背影蕭索似的。
如今我才發現其實自己是個喜歡獨處的人,特別喜歡!以往的每每結伴不僅僅是對朋友好久不見的約會,而是怕一個人看起來奇怪。根源還是在意別人眼光的從心者(就是慫)。
反思起來,為啥一個人就奇怪?可能因為父母輩是有兄弟姊妹的,在他們或多或少潛意識里覺得孤單可憐的仿佛就我們這波獨生子女,政策性計劃,感受上奇怪。
其實,再愛熱鬧的人也會有獨處的時候,那該怎么和自己相處?怎么有意思的安排一個人的時光?怎么在獨處中正覺自己的成長?可能我會更有經驗的教給我的寶貝——如何獨處以及如何享受它。
三天,對我來說第一次的和寶貝分離,讓我反思學習到了很多。
我想讓她更好,那就不能讓她在只有我在的環境里才能更好生活。
讓她學會,沒有我,她可以更好。才是我該努力的方向。不能狹隘陷入感情情緒中,我們都是彼此最重要的人。
我們的重要,在于,沒有彼此,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