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 ? ? 巧,從工,技也。有精密、靈巧之意。
? ? ? 巧言,從積極的角度思考,即語言也要蘊含智慧與深意,要有的放矢。從反面角度考慮,就是一個人所有說出來的話都要經過技術加工,帶有目的,這實在令人不適,說的話不走心,便成了花言巧語。《詩經 雨無正》中巧言如流的失德失仁令人大慟!
? ? ? ? ? ? ? ? ? ? ? ? 雨無正
? ? ? ? ? ? ? ? ? ? ? 《詩經》
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旻天疾威,弗慮弗圖。舍彼有罪,既伏其辜。若此無罪,淪胥以鋪。
周宗既滅,靡所止戾。正大夫離居,莫知我勚(yì勞苦)。三事大夫,莫肯夙夜。邦君諸侯,莫肯朝夕。庶曰式臧,覆出為惡。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如彼行邁,則靡所臻。凡百君子,各敬爾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饑成不遂。曾我暬(xiè)御,慘慘日瘁。凡百君子,莫肯用訊。聽言則答,譖(zèn)言則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
維曰予仕,孔棘且殆。云不何使,得罪于天子;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鼠思泣血,無言不疾。昔爾出居,誰從作爾室?
? ? ? 巧與令,都是好,善。我想,孔子不是介意周圍人的言語動聽,顏色和悅,而是這樣做的人,若僅限于此,并未發(fā)自內心,表現(xiàn)與行動不一致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 ? ? 雖然《論語》是集句成書,我還是覺得它們彼此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或者說前后之間可以彼此啟發(fā)。上一則的“仁”對孝弟說話,更是對一種倫理道德說話。在這個方面,兩則是一致的。
? ? ? 其實,無論是對至親長輩朋友,還是對陌生人,對任何人巧言令色都不可能成為真正的相處之道,為人之道。真正的孝弟,仁愛,親厚,這些發(fā)自內心的善,很多時候也許還會有許多似與它們相悖的表現(xiàn),但只要內心純凈不偏邪,誰又能說平淡,訥言,不是大善真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