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原則性問題必須說清楚
在育兒上,其實原則性問題很少,尤其是小寶寶,可能危及孩子健康的問題,我覺得必須要和有分歧的家人說清楚,講明白。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奶奶在花園里聽別的老人說,孩子不吃鹽,會得白癜風。老年人似乎對花園里的道聽途說特別信任,回來就開始給孩子的輔食加鹽。我馬上制止了她。小寶寶的腎臟發育還不完全,一歲以內是不能吃鹽的。我還讓她領著我找到花園里散布白癜風謠言的老太太,義正言辭的給她科普了一下。
比如老人嬌慣孩子,只要孩子一哭,就要什么零食給什么零食,要什么飲料給什么飲料。我也嚴肅的跟爺爺奶奶談過,給他們列舉零食和飲料的危害,還拿先生舉例子,跟爺爺說,您以前就是疼孩子,總給他一箱一箱的買飲料,養成了孩子爸爸喝飲料的習慣,到現在都不喝白開水。現在爺爺奶奶很克制了,給孩子零食飲料,會先詢問我可不可以。
二 習慣問題睜一眼閉一眼
很多育兒問題,不牽扯原則,只是屬于習慣不同。這些問題,我的做法就是,誰帶孩子誰說了算。
比如我認為孩子應該養成按時就餐,按時休息的習慣,孩子奶奶就認為孩子還小,沒到規定時間的時候,餓了就吃,困了就睡比較好。之前我有過糾結,認為奶奶帶孩子的方法不夠科學,但是我白天要上班,孩子都是老人帶,我也鞭長莫及。后來,孩子也讓奶奶養成了自己獨特的作息時間,吃飯模式,孩子挺健康的,很少生病。至于普遍意義上的規律,到幼兒園再培養好了。
比如孩子喝水的問題,我比較小心,孩子從來都是用自己的杯子,洗過燙過才行,老人帶的時候,經常就是手邊有哪個杯子,就給孩子用哪個杯子喝水。我會偶爾提醒幾次,早晨也會特意把孩子的杯子放到顯眼的位置。但是白天老人帶孩子的時候,偶爾還有類似的情況,我就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老人帶孩子已經挺累了,沒必要因為一個杯子鬧矛盾。
三 可A可B的問題求同存異
還有些矛盾,誰也沒有把握,認為自己的就是對的,既然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那就盡量的求同存異吧。
比如在孩子生病的問題上,我比較相信大醫院,孩子奶奶則有自己的一套理念。孩子有一次眼睛生了針眼,腫了好大,帶到醫院檢查,醫生說要做手術,孩子奶奶一聽就急了,認為小題大做,沒有必要。回來,我們又跑了好幾家醫院,通過熟人打聽,詢問有相關經歷的同事朋友,給孩子奶奶做工作。為了不惹老人生氣,選擇了折中方案,先用藥觀察,再考慮手術。過了幾天,奶奶看孩子眼睛難受的樣子,在手術問題上有點松口,本打算第二天去醫院手術,早晨起來卻發現針眼自己脫落了,老話兒說的“長熟了。”
比如我認為孩子小時候應該少看電視,多讀書,多去戶外活動。但是我每次下班回到家,都看到孩子坐在電視前看電視。心里肯定不高興,但是冷靜下來想,老人,畢竟精力有限,體力也有限,現在小寶寶兩歲多,正是累人的時候,出去玩,有時候老人腿腳不利索,根本追不上孩子。那我就從自己做起,孩子晚上和周末都是我帶,我帶的時候不看電視,陪他讀書,陪他出去玩。孩子不可能永遠不接觸電視,適當看一些也無妨。跟老人呢,適當灌輸一些多看電視的危害,把繪本童書放到家里的各個角落,隨時可取。現在,爺爺看到我帶孩子看Ipad,還會制止呢,說對孩子眼睛不好。
在溝通上,我覺得有幾點要注意。
1、多肯定。誰也愿意聽表揚,對優點多加贊賞,對改進大加表揚,老人會更有動力。
2、不吵架。吵架是最沒用的解決方式,事倍功半,有話好好說,往往事半功倍。
3、借他力。老人相信什么,你就用他相信的方式勸他,多動腦,想辦法。
END
亭主姑娘,85后辣媽,理財愛好者,讀書健身早起實踐者。
【不求打賞,點個喜歡,加個關注,已很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