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語流行樂壇,李宗盛應(yīng)該是神一樣的一個存在,我就不在這里浪費口舌介紹他了,我們只需要達成一個共識“李宗盛寫歌非常厲害”就可以繼續(xù)下面的話題了。今天聯(lián)小盟為大家?guī)淼氖牵钭谑⑦@13首經(jīng)典歌曲背后的故事!
1 《領(lǐng)悟》
(李宗盛、辛?xí)早鳌⒅苋A健)
《領(lǐng)悟》是李宗盛花了兩年時間寫給辛?xí)早鞯淖髌罚藭r辛?xí)早髋c相戀十一年的男友結(jié)婚后又分手,正遭遇人生中最為掙扎的時期,MV拍攝期間辛?xí)早魃踔岭y以自禁,邊唱邊哭。最初李宗盛曾對辛?xí)早髡f“抱歉,這首歌,可能不會紅。”辛?xí)早骱咄旰喿V后表示“沒關(guān)系,我唱好就行”。然而這首歌一不小心就唱了20多年,甚至傳唱至今,延伸為經(jīng)典,卻正是創(chuàng)作者與演繹者不謀而合的“共振”。
時逢李宗盛與朱衛(wèi)茵的第一段婚姻走到盡頭,這首情緒跌宕的作品記錄了大哥彼時的真實感悟。那句“我們的愛若是錯誤,愿你我沒有白白受苦”事后不僅出現(xiàn)在李宗盛為朱衛(wèi)茵所撰寫的新書序言之間,更被用在他與林憶蓮的離婚聲明中。2013年11月16日“既然青春留不住”北京站,李宗盛在演繹《領(lǐng)悟》時甚至唱哭自己。
2 《生命中的精靈》
去年7月11日,“既然青春留不住”舊金山站,李宗盛分享了關(guān)于《生命中的精靈》的背后劇情:“二十九年前,在舊金山灣區(qū)的山景城(mountain view)我愛上了一個女生,當(dāng)然,沒戲了,離開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這首《生命中的精靈》。沒想到,二十九年后,又回到原產(chǎn)地來表演這首歌。”那時的李宗盛二十七歲,那時的大哥還是小李,這個多愁善感的年輕人從舊金山飛東京成田轉(zhuǎn)機回家,哭了一路,就這樣“為了姑娘的一個眼神,寫了一張專輯”。
3 《漂洋過海來看你》
(金智娟)
《漂洋過海來看你》幕后的劇情是李宗盛大批創(chuàng)作中頗為人熟知的一段。故事源自歌手娃娃(金智娟)年輕時與詩人阿櫓苦戀的感情經(jīng)歷。她打工半年,積蓄被兌換成北上的機票,卻最終未能阻止這段感情的結(jié)束。“一個女孩漂洋過海到北京去看男友,但對北京的認識一直僅限于男友的住所,我一聽就決定為這個故事寫首歌。”就這樣,李宗盛在滾石唱片附近的牛肉面店里靈感驟現(xiàn),在托盤紙上完成了這首被傳唱多年的經(jīng)典。值得一提的是,李宗盛為了緩解娃娃彼時制作經(jīng)費方面的緊張,還曾變賣自己的奔馳,也因此成就了這張大賣的《大雨》。
4 《愛的代價》
同樣收錄于《生命中的精靈》中的《寂寞難耐》是李宗盛早期頗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彼時27歲的男生用幾近獨白式的吟唱道出了大多數(shù)人羞于直面的脆弱情感,這種唱法成為李宗盛日后的獨特招牌。他曾經(jīng)自我調(diào)侃,“輕松一點,用講的算了,比唱的好聽。我就放棄了正經(jīng)八百在旋律上下工夫,半說半唱,最后效果還不錯。”有趣的是,其中那句“一天又過一天 三十歲就快來 往后的日子怎么對自己交代”在“理性與感性音樂會”上被即興發(fā)揮成“一天又過一天,四十歲早過去了,往后的日子不再向任何人交代”的滄桑版,那一年,李宗盛51歲。
10 《山丘》
《山丘》的旋律誕生于十年前。2003年夏天,身處上海的李宗盛被籠罩于SARS悲傷的大環(huán)境之中。直至2013年春夏,《山丘》歌詞才終于成型。這首歌給身肩負擔(dān),不善于抒發(fā)情感的,與李宗盛“同齡”的老男人提供了一個出口,“這首歌是我十年生活經(jīng)歷的交換。就是回顧一下自己的音樂路,也希望通過歌詞傳遞出的意境,勾連起人生同樣翻過一個接一個山丘的同齡人共鳴,最后我也想用‘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年輕的朋友們,對待生活要知足常樂,珍惜當(dāng)下。”
11 《遠行》
拋開音樂人的光環(huán),李宗盛同樣是三個女兒(李純兒,李安兒,李喜兒)的父親。與王朔的《致女兒書》一樣,《遠行》和《希望》兩首作品是他身為人父,寫給女兒的私貨,字里行間我們可以讀出他對孩子們的真摯告白。特別有心的是,李宗盛創(chuàng)辦的華人手工吉他品牌Lee Guitars的想法即萌生于大女兒學(xué)琴的階段,該品牌三個系列分別以三個女兒名字的首字母S、J、H命名,被視為父親留給女兒們的資產(chǎn)。
12 《因為單身的緣故》
(楊宗緯、李宗盛)
《因為單身的緣故》這首歌是李宗盛對“北漂”楊宗緯在798錄音時生活狀態(tài)的觀察與記錄,也折射著同樣落腳北京的大哥的自身狀態(tài)。與很多透析女人心的作品不同,這首男人視角的作品,呈現(xiàn)了一個身居北京的失婚男人獨處時假裝“很man”的掙扎。李宗盛自己演繹這首作品時也曾自我調(diào)侃,“我是巫師,我練我的法術(shù),我想找個巫婆一起練法術(shù),日子就不會過得那么素。”
13 《愛如潮水》
(張信哲、李宗盛)
《愛如潮水》并不是一首李宗盛為張信哲量身打造的作品,最初大哥的預(yù)設(shè)是傳達一個歷經(jīng)滄桑的男人對感情的看法,然而彼時的樂壇中,他沒有找到一枚可以準(zhǔn)確詮釋“硬漢”對愛情感到無力的聲音。于是他決定冒險,選擇了阿哲這個涉世未深的、聲音很凈的男聲。試唱后,反差效果意外神奇,于是成型,這首本來大家都沒多少信心的歌將“情歌王子”引向事業(yè)巔峰,成為了他的重要代表作。而在李宗盛親自詮釋這首作品時,他則自評,“阿哲是永遠的白馬王子,他的聲音干凈清澈,我的版本是‘老干蔥’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