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孩子說話結巴,詞不達意,說話毫無條理,發音不清,聽說讀寫存在困難,甚至于不會說話,造成這些癥狀的原因是什么呢?
在探求原因的時候,讓我們首先排除生理性原因造成的語言發展障礙,比如說,舌位畸形、兔唇、舌頭短小等引起的語言障礙,排除后讓我們來初步了解一下什么是語言體系。
我們這里所講的語言體系,它不僅包括口頭語言,即有聲語言,而且還包括書面語言、表情語言、手勢語言等無聲語言。
語言能力的聽說讀寫,并不是知識的傳授,也不是可以完全模仿的經驗,也許可視為 技巧。但更重要的是,它是由身體和大腦協調出來的能力,即感覺統合,它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發展成熟,也需要努力和意愿來累積經驗。
再進一步說,語言體系是由一系列的單元組成,單詞及詞匯就是這個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單詞及詞匯又需要我們對其有效的整合才能得以正常發展。比如,我們要想吃蘋果,那我們得首先認識蘋果,而蘋果的認識需要我們用視覺來分辨其顏色及形狀,用觸覺去分辨它的質地軟硬,這就需要我們大腦對其有效的整合,經過量的積累,才能印記腦中,為我所用。
前面所講的只是最簡單的,是語言體系中的一小部分,再往高深層次發展,就需要邏輯判斷、推斷、組織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即有更進一步的知覺運動企劃能力。
讓我們來更進一步探討感覺統合對語言發展造成的影響,語言的發展基礎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觀察。
1、大腦皮質語言區的發展情形。
2、前期言語溝通行為的發展。
3、對外界認知能力的發展。
前者屬大腦生理示范圖,后兩者屬于心理學范圍,但三者都和感覺統合都有密切的關系。
從感覺統合觀點來看,語言發展遲緩問題,自然與大腦生理學息息相關,大腦皮質損傷、甚至腦性麻痹,都會造成語言學習的困難。而腦前的網狀中心發展不佳,協調功能不足,也會使發音、說話、閱讀、寫字等能力受到影響。另外觸覺刺激不足,也會影響前期語言溝通,但觸覺防御過當的孩子大多排斥接觸,而減少和外界接觸的機會,模仿能力也因此受到局限。他們通常愛哭、粘人、有暴力傾向,易造成母親無意識的排斥,引發親子互動障礙,這也是語言發展跟感覺統事間的主要關系。
通過以上探討,不難發現感覺統合不足對語言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它的不足主要影響在于前庭覺(視、聽、觸、味、嗅、本體等)的不協調,使大腦皮質的各個神經中樞無法和語言區的神經互動,導致語言發育遲緩及障礙。要解決問題,首先得從根基抓起即首先從神經機能互動開始抓起,這就需要我們有感覺統合訓練來補救,通過感覺統合訓練來打開其各個神經關節區的協調互動。從而使大腦皮質的功能更協調健全,以提高語言的邏輯組織推理能力,從而提高語言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