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發生了許多關于女生安全問題的新聞,有個原本很篤定以后要生個貼心小棉襖的朋友跟我說,她很害怕以后真的生了個女兒,倒不是重男輕女,只是對于女孩來說這世界太危險了,她擔心無法安全地庇護孩子成長。
我默然。
是啊,這樣各種文化魚龍混雜的今天,社會對女生的要求的的確確是復雜而且充滿歧視的:
對內,女生們應該溫柔可人,琴棋書畫,體恤丈夫,別太能干要能夠示弱,要體貼不過問對方任何事,只埋頭安心做好自己的本分。努力工作分擔男方經濟壓力,另外在家還要照料家務孩子,來滿足對方的當撒手掌柜的自由和被需要的存在感;
對外,女生們應該勇猛而且貞烈,因為社會輿論很多時候不會站在受害者這一方,所以她們要學會十八般武藝來自我保護,力能扛鼎武能擊退歹徒,不然被侵害了最好一頭撞死好排隊領取貞節牌坊。
說真的,這樣的雙重標準別說以后教育孩子了,就連我們作為成年人也沒法達到標準。
女性在思想解放得到越來越多自由的當下,往往還會受到某些老舊殘余的束縛,彼此拉扯著兩頭不著岸就是我們現在的生存狀態。
所以,對于一個女孩的教育,甚至可以說對作為女性的我們本身,應該怎樣在這個世界上自處呢?
說說幾點個人看法:
1)不是過度保護,是有條件的自由生長。
聽說摧毀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一開始對他有求必應,讓他安穩,順遂,事事如意,然后在他放松警惕的時候,把一切連本帶利盡數收回,讓他錯愕,慟哭,然后墮落。
始終記得小時候語文課本當中有一篇文章描寫的,沙漠中的種樹人,比起其他人定期澆水對樹苗細心呵護,這個人顯得尤為懶惰,隔三岔五才來澆一次水,順便清理在此期間枯死的樹苗換上新的,當別人都覺得他做事散漫不負責任的時候,風暴來了,然后你們都知道的是,那些細心培育的樹苗因為被照料得太好,樹根浮于表面一吹就倒,而那個人的樹苗雖然東倒西歪,卻因照料不及時學會了自己往泥土深處扎根,所以依舊佇立,熬過了風暴。
到現在回頭看,這當真是莫大的人生智慧。
對孩子事事包辦的家長,必然會教育出一個四肢不勤,腦袋僵化的成年嬰兒;但也不意味著父母撒手不管或者刻意制造困難來苛求孩子就是好的教育,凡事有度,在滿足基本的生理情感需要之后的放手,才能給予孩子充沛的動力和安全感。
同理,對自己過度溺愛,也是一種摧毀。考試太難算了放棄,工作不易算了回家,人生如此艱難,承受痛苦的肌肉不鍛煉也會萎縮。今日因為逃避挑戰不愿成長,明日就為更大的磨難所困,無能為力任人魚肉。
2)不是不知險惡的天真,是知丑惡世故之后還愿意保持善良。
從來都不覺得“天真”,“可愛”對于一個女孩,尤其是成年之后的女生來說是一種褒獎。在我眼里,天真無邪和不諳世事,直接等同于“你看起來很好騙”。
從身邊人比較普遍看到的是家長們對女生百般呵護,無微不至,為了保護她們不惜用盡一切辦法為她們塑造一個真空的象牙塔,里面都是美好的想象和童話故事,與外面的殘酷世界格格不入。
所以經常會詫異某些同齡甚至年紀更大些的女生會有類似“何不食肉糜”的幼稚想法,放在安全的內部環境,天真或許可以當情趣來自我娛樂,但放到魚龍混雜的社會中去,等同于自尋滅亡。
壞蛋們都已經太聰明了,我們能夠做的是,比他們更聰明。
不論教育孩子還是自我教育,不是彼此催眠謳歌真善美,就能假裝污穢和丑惡不存在,這樣只能得到一群兩眼星星懵懂而萌蠢的傻白甜和白蓮花。
同樣,沒有奮斗過就向往現世安好的人們,他們并非天性淡泊不好名利,只是單純想要逃避奮斗的不易,龜縮在殼里尋求短暫的平靜。實際上,沒有歷經過驚濤駭浪的人都無法理解過盡千帆后的現世安穩,前者是別無選擇,他們承擔不起努力過程中的苦痛,只能偏安一隅忍受生活的寡淡平庸;后者是占據上風,可看遍人間繁華也可歸隱于世。
真正氣質干凈純潔的女生不是從未受到過打擊和污蔑,而是有所選擇區分,在污濁之中自我凈化才能出淤泥而不染。
不是無知友好沒有防備,而是待人友善之下仍心懷警惕;
不是太清醒所以拒絕一切際遇,而是明知人生有許多無奈,接受現實之后仍然對未來懷有期待。
3)女孩要富養,但富養的應該是精神的開闊格局和眼界,
不是物質的有求必應和驕縱。
不論男女,這些年來我越發意識到這一點,在出身家境無法改變的前提下,眼界,格局和思維才是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因素。
人們常說選擇大于改變,方向比努力重要,這是對的。
沒條件時候多讀書,與圣賢和各行業的精英們隔空對話,他們的精神和意志一定能夠感染到你,并在接下來的人生中潛移默化地給予指導和索引;
有條件時候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體驗一下不同人的活法,很多時候思想的狹隘很容易讓人走入死胡同,經歷的人事多了,知道自己有別的路可走,才不會在錯誤的方向一條路走到黑;
遠離只會抱怨雞毛蒜皮,生活瑣屑小事的負能量人們,多與不同的,性格進取開闊的人交談,往往你在走入迷局之時,對方舉重若輕的一句話能讓你醍醐灌頂,心結盡消。
教養孩子也好自我提升也罷,我始終堅持人是要自我成長的,獨身時候兀自學習成長,有了伴侶在婚姻中共同成長,再晚一些有了孩子,跟隨孩子的腳步,換一個角度重新認識世界。
外界日新月異,要么我們成長起來迎頭趕上,要么被落在后方。及時補充彈藥,更新知識儲備以及各項軟硬實力,才能讓我們時刻得到防備和反擊的能力,不論對于保護我們的親人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是一樣。
END
【本文原創,需轉載請添加作者公眾號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