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前生:
十幾年前,第一次從國內回英國,失戀又前途未卜,在三萬英尺的天空心痛欲絕。
哥本哈根轉機,咖啡店鄰座的是一個氣質沉靜的中國姐姐,微笑低聲說:“現在因為
工作,在全世界飛來飛去呢。倫敦, 巴黎,紐約... ...”
她,美麗,自信,快樂。我透過淚眼滿滿的看著,無比羨慕。
昨天,去哥本哈根出差,十幾年后,在同一個機場降落。
人群嘈鬧,記憶中那個文藝清雅的機場已經布滿了林立的商店,
我在人群中匆忙的穿過,想趕快出關去酒店,可是抬頭,卻忽然發現,
那個小小咖啡廳竟然還在,那兩個座位竟然還在。
-1-
寫這篇文章時,已經沒有當年的萬念俱灰。
忽然想到,自己的的一些小小的夢想,慢慢實現。就好像,從紐約回來,去了戛納,現在,轉回了十幾年前的哥本哈根。
我們被一只叫做命運的大手推著,在各自的顛簸的航道上行駛。心急也是無用。
不知道現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是當年那個20歲的迷茫我,還是30多歲的篤定的她。
如果你是當年20歲迷茫的我,起身繼續走下去。就像那天在倫敦降落,咬著牙,走出海關,搬家,換城市, 開課,走很小步,只是被生活推著向前,沒有回頭,停下來。
就好像打游戲,只要不在原地四顧,尋找一個方向開始走,終會有武器出現,金幣出現,戰友出現。你在游戲中,沒有出局,就有希望。
如果你是30歲篤定的她,那停一下, 數一數不經意間,實現了的那些夢想,無論大小。
比如終于去了少年時癡迷的搖滾偶像的演唱會。
盧浮宮里,小時候在書頁上看到的維納斯,就在眼前,伸手可以觸到。
摩洛哥,那個只在夢里和書頁里浮現的一千零一夜的國度,也盡情暢游。
你看,一個人年少的欲望何等珍貴有力! 不知不覺,已經能大力到推你到下半生那一程。
-2-
哥本哈根,城市美而冷清,工作不輕松,在酒店和場館奔波。而且講真,在倫敦住久,北歐城市冷淡,缺了撩動人心那一瞥的風情。
唯獨酒店房間的窗外,有一片湖水,落日和月光,仿佛被安徒生凝視過,童話一般的優柔安靜,又暗中深情澎湃。
每天清晨和傍晚,都有人在繞著湖跑, 我在樓上的窗外遠遠的看著,每天相似的時間,相似的人,穿著相似的衣服,一圈,一圈,一圈.....
第四天,在對著湖邊的酒店門口等計程車的時候,一個剛剛跑完男生正在我身邊停下喘氣休息,我們四目相對,他禮貌的說:“早上好!”, 30歲上下,金軟的頭發,很典型友好的北歐長相。
“早,你每天都在這里跑步嗎?” 我問
“對,每天工作之前都會跑” 他禮貌回答。
“總是繞著這個湖?” 實在好奇。
他抬頭瞇著眼睛說 “每天,同樣的路線,已經3年了呢”。
唐突,但忍不住再問:“為什么不跑出去,試試其它的路線?”
他皺起眉頭,卻還是笑著,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呢。”
計程車在面前停下,兩個陌生人揮手道別。他的笑容真誠無邪,像極了《楚門世界》的男主角。
-3-
“20,30,40,50, 60 歲,無論如何,也一定不能總是繞著湖跑”。 這句話一直在腦子里轉來轉去。
風景美到極致,會知道每一處轉彎的曲線,沒有橫生的小路讓你費心選擇,天天見面,甚至對水鳥的起落也胸有成竹,這樣的循環的路徑安全溫暖誘人,無處不在。
沒有新的危險,選擇,經歷,驚喜,生命看似繼續,卻實際的停止了。在原地安全轉圈的日子,缺了誠意和勇氣,應該是打折計算吧。
那天,在會場里,有一個女攝影師,金發黑衣黑靴,俊朗無比。
她雙手握著相機支撐架, 沒有固定路線,整天,都會在不同的地方看見她,隨意捕捉人物事情,認真拍下那一個時刻,回放整理,然后舉起相機,起步到另一個地方繼續尋找,記錄。
很難用文字表達,但我知道,十幾年后在哥本哈根,相同的城市,我有了“如果20歲的夢想,在30歲實現” 之后的答案。
后記:
剩余三天里,特別留意湖邊跑步的人。
竟然沒看見那個很像《楚門的世界》里男主角,總是繞著湖跑步的男生。
我是迷迷褚: 微信公眾號 “美好的事”?
覺得 八卦,網紅,富N代,買買買的文章,
其實比較無聊,
歷史,藝術,政治,
勇氣,夢想,自由。
這些激烈,有趣,峰回路轉,或多或少,
可以真正改變世界,國家和平凡人生活的領域。
總也是有女孩喜歡的吧。
這些文字太少,所以決定自己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