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大多不含惡意,有的可能是因為自我保護意識,害怕被責罰,或為了贏得大人的注意、分不明白現實與幻想等因素,才會說謊。所以父母應理清孩子不誠實的原因,并增強其對的行為,如此一來,養成孩子誠實的習慣并不難。
孩子說謊常常令父母感到頭痛,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學齡前后的小朋友尚未發展出明確的道德觀,在他們的認知能力范圍中,并不清楚“真的”與“假的”、“對的”與“錯的”之間差別在哪里。在他們的世界里,只要能讓自己舒服、高興的事就是“對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氣與責備的事就是“好的”。
六歲之前的孩子,在他的世界里除了自己就是父母,因此在父母互動的過程中,孩子非常清楚自己做了什么舉動,會引起父母的注意,當他發現自己說了一些夸張的話或做了一些不當的舉動,可以吸引父母以他投注更多的關心與注意,孩子自然而然會重復這樣的行為。
學齡前的孩子,因為正處天學習語言的階段,分不清幻想和現實,特別是游戲之中,當他們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時,開始會運用假設性的語言,例如假設自己被偷、被搶;而不知情的父母常會被孩子的語言嚇倒。此時父母應該分清楚,孩子到底是在玩游戲還是內心的想象語言。孩子的想像力有時會超過父母所能理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其實可以不必太過于緊張。
有時孩子為了自我保護才說謊,但狡辯的行為反而讓父母誤認為孩子缺乏罪惡感及羞恥心。事實上,正因為孩子有了強烈的學安才會害怕承認,辯稱不是自己所做的;或在其以往的經驗認知中,承認或說實話的結果,都是受到嚴厲的處罰,心中害怕。其實,如果家長處理這類問題時,能抱持冷靜的態度,緩和孩子的害怕,那么他們也就不必以謊言來保護自己。
有的家長遇到孩子說謊時,會相當自責,認為自己的管教方式不對;有的家長則是反應過度,好像孩子犯下了滔天大罪;也有的家長似乎不去注意這個問題,反而讓孩子不知道說話的分寸。專家表示,其實最好的態度是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這樣的問題,幫助孩子找到比說謊更好的方式,去解決目前遇到的困難。
父母要注意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要明白,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犯錯。父母能做的,就是幫助孩子一起面對錯誤,改正錯誤。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是孩子品行教育的主要場所。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是崇高的偶像,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家長在孩子面前,首先要言行一致,讓孩子積累正面的品行經驗。
5、說謊不必責罵,強化誠實最關鍵
不管什么樣的行為,如果最終結果是好的,都會被強化。比如孩子闖禍之后,說謊了,逃避掉了懲罰;說實話了,卻被家長責罰,那孩子就會被逃避掉懲罰這個結果激勵,變得越來越愛說謊。
如果孩子說出實話,可以給孩子一個抱抱或者親親,告訴孩子,父母會喜歡誠實的孩子,希望他繼續做個誠實的人。
這樣的鼓勵會讓孩子覺得,原來誠實是會讓父母開心的事,那么在之后的生活里,他會愿意用誠實來換取這樣的鼓勵。
教養一個誠實善良的孩子是每一個父母的愿望,但也不要期待孩子天生就具備很多美德。誠實的品格是逐漸形成的,不是靠說教,是要經過緩慢的成長過程才能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