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自我的標簽》筆記
緣起:2015年12月19日群友推薦的一篇微信文章《一個青年人的奮斗》,當時正在參加開智社群的學習自傳活動。這篇文章是本書的開篇引子,當時還說買下來看看,剛好12月24日亞馬遜圣誕活動于是就以差不多5折的價格買了下來。本篇為1月底我在豆瓣上的書評。
2016年我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個人成長系統,而這本書讓我在閱讀相關書籍,追求個人成長之外注意到了對家族的責任。不論是在時間深度還是在視野寬度方面,都給了我大大的拓展。在此向有心人推薦。
于我而言,生命是一種長期而持續的積累過程,一萬小時也好,十年規律也罷,都是的積累過程。不論是正向的微小優勢積累,還是刻意練習的卓越追求,時間都是一個繞不過去門檻。因為在時序上講,現在的自己不論境遇好壞,都是由過去的你的造成,而未來的自己也正在由現在的你一點點塑造。
成長就是把在常人看來不可控的因素變得漸漸可控,將過去只能碰運氣的事變得可操控。還有,將不可解的結和疑問慢慢解開,直到豁然開朗。
人生太短,是不應該被浪費。即便浪費,也應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以下部分筆記總結。今年所有閱讀有關個人成長類的書,都會在閱讀之后作書評或筆記。
1.要和同輩對比,你才會收到刺痛,才會快速成長
這看起來是上進的事,但我好想完全不知道做了這個是為了什么”——這是一種思想上的窮人
什么是錯誤?沒有為自己的目標找到穩妥和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就是錯誤。”
什么是修養?修養是無數文化因子在你頭腦里的聚集”
我的一個朋友說,人最重要的特質不是改變成了什么,而是能夠承受多大的改變。”
要跟別人比,跟同輩比。要順應人性的動力:地位競爭。......老跟自己過去比,進步太慢了,而且,你的過去這個基準就那么重要?別把過去的偏好和品味太當回事”
2.學習就是一種積累,而且是杰出人物為你在時間上的積累,而你的時間又是恒定的
拼命地讀優秀的商界精英、學界精英寫的書,看他們的研究吧!他們的知識就是他們與你分享的時間。有了這些知識,你可以把他們經過無數時間之后提煉的技能和知識,作為你的時間積累的一部分。他們已有的生命幫助你積累時間。知識就是金錢,金錢就是時間。知識就是時間。”
貪婪是一種懶惰,因為懶惰就是該花的時間不花,還要得到結果。”
3.設計人生,你的生活才不容易被隨機因素沖散。
要用逐步完成小目標,以行為積累獲得大目標的新思維,代替撞大運,一蹴而就的舊念頭。每一個好的故事都是行為積累的結果。”(有的是一個人,有的是一代人。不要去羨慕二代的生活,那是他們父輩們奮斗的結果,是他們理所當然接受的。)
越是貧窮,詞匯就越是空乏,原則就越是單一,意識形態就越是極端。反之亦然,越是學富五車,詞匯就越是豐富。思維模式也越是多樣,策略一層又一層,想法一組接一組,基本沒有意識形態的困擾。”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自由,'每個人'一旦出現,就對你沒有意義了。人人都可以的事,是本身不重要,能力、實力才重要。”
人只有一輩子,有的人爬過非常奇絕的山,有的人一輩子只在山谷的平地行走以致爬行。選擇哪條路不需多說。選擇后,認知隔離和價值觀分化就會出現,并按家族傳遞。”
人生是彩色拼盤,你卻被迫用一種顏色。”——所以,事業和情感兩條腿走路,才能走遠。
如果你還年輕,今天就開始規劃。設計人生,你的生活才不容易被隨機因素沖散。”
4.弱關系可以成就夢想,社會網絡會是非線性的,是你個人成就的放大器
沒有實力(財富、權力、知識、信息)的人,只有強關系,沒有多少弱關系......實力不一定是弱關系強的原因,與社會接觸的行為習慣才是,最好的組合當然是,有實力+弱關系。弱關系可以成就夢想。”
真正的原因在于他超越了既有的行為模式,打破了自己路徑依賴,而且用平臺、組織、系統的力量去取得成果。他樂于分享自己的資源,他虛心、歸零,向他人請教,學習不同專業的新思維,結交不同領域的新朋友。”
人生是分段函數,成功是多層結構,必得有很多你天生并不具備的要素來配合。”“實力是在自己控制下的線性積累,弱關系是高度不確定的網絡效應,這兩種思維高度異質。.....實力和人脈都要不斷練習,深度練習。”
首先要到大城市,然后是實際接觸比你大10歲左右的人,跟隨他們學習,5-7年后聽他們談到新趨勢,他們中的一些人也許不會采取行動,但你去行動,這樣就可能超越。”
5.理商和情商的升級
理商是系統推理和控制的能力,按照理商,事物甚至人,都是對象,可以操、控制,他把爸自己的而行為、語言、情緒當做可用資源,然后調控它們,已達到特定目標。這是典型的系統控制的心智模式,在外表現為嚴于律己。”
理商1.0版是嚴于律己,嚴于待人,理商2.0版開始考慮如何滿足各個人的功能需求,此時人也只是工具的一種。
情商是情緒同步和共振,按照情商,人甚至事物,都有情感、有的意向,跟自己一樣,都需要呼應、回響、共鳴。....情商1.0版式定頻共振,情商2.0版的人會認為,對方其實也跟自己一樣,只是在不同層次上清除了1.0的天賦bug,深刻理解各個階層的人的心理需求,并隨時升級或降級到相應階層與之共振。....情商2.0版式調頻共振。”
6.動態的人生,驅動系統+新的方向+新的平臺=升級突破
從動態上看,人生是一個連續獲得新技能的過程。人開始利用自己的技能,然后就要調動團體能力,再往上還有跟隨市場、城市、國家的趨勢和力量。不斷使自己的生活升級。這是司馬遷說的,無財作力,少有斗智,既饒爭時。“
人先需要驅動系統,內部來自個人天性、性格、自我認同,外部驅動來自朋友、社區、社會、國家。沒有好驅動,尤其是沒有好的外部驅動,人就會變成普通人。....人都受到社會比較的約束,拿自己擁有和支配的資源或生產力在社會中做交換,你的收入、地位是這些資源和生產力的對價。....然后你要找到方向,主要是找到優秀的社群,跟隨、模仿、追趕、超越。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高生活技術。”
收入是你的能力的對價。你拿出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交換。在公司打工,也是拿自己的技能去交換。”
所以,沒有本事怎么辦?那就從零開始,找到學習社區,甘當認知學徒,逐層深度學習。苦也要學,哭也要學。30多歲還要轉型,從零開始,很痛苦怎么辦?流淚、流汗是人生的基本配菜。習慣就好了。”
7.關于選擇——社會化的情感更重要而非理性判斷
迷茫、危機、彷徨的時刻,人單憑理性難以選擇。選擇必須要有情感,而且是社會化的情感。”
內心強大可以幫助選擇嗎?單靠個人主觀意愿,是無法自動完成升級的。我曾說,在做出新的選擇時,人往往因為害怕不熟悉的未來,而故意在大腦中制造想象的風險。人生總有風險,任何時候,而最大的風險是呆在原地。”
一個人呆著,內心就強大了嗎?越孤獨,人生的重要選擇可能越糟糕。越是參考他人意見,與他人交流、討論、確認,可能越好。”
信任、情感、感性是選擇的指數爆炸的拆彈專家。膜拜、激動、震撼可以幫助你走出選擇的困境。貴人、成人、教練給你門票,讓你進入新技能層,新社交層。”
你不可能從事一種人類永遠不會欣賞的事物,你的熱愛、你的激情,其實是與你信任的一些人共振的產物,并不完全取決于你,而是大家肯定的結果。這些同道、前輩、貴人,讓你狂躁的情緒平靜下來,穩定在一個方向上。在這個方向上,你受到鼓舞,你得到新圈子的許可權,你被升級為新層次的一員,你被允許以新層次來重組你現有層次的混戰要素。“
要超越現有的迷茫、混亂、猶豫,你就需要有人用更高層次的視角和眼光,幫助你獲得高層次的秩序。這樣,一個新層次的概念、觀念、認同、身份、理想,就在調用現有層次的各個要素。...他們給你講述一個自己的故事,為你進入那個世界打開一扇新門,這是一張難得的門票。“
在婚戀上,信任父母、傳統和常識。在行業和人生選擇上,跟隨貴人。用社會化的情感和信任,克服個人選擇障礙。“
8.為家族積累——0.8%的人占據51.2%的社會財富
二八定律的 冪率分布? 20%的家族里的20%的20%擁有著80%的財富的80%的80%。也就是說,20%×20%×20%=0.8%,80%×80%×80%=51.2%,差不多1%的人擁有社會財富的50%。這個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屬于人道鐵律。
屌絲三定律:一切都是社會的錯;別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自己的成功是必然的。“
精英三定律:一切都是自己的錯;別人的成功是必然的;自己的成功是偶然的。“
你的現狀的確不是你自己行為的錯,而是一連串的行為的結果。“
優秀的人,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承認自己的家族很Low,你就得想辦法與長輩和解,你反而會更加體認他們當年的痛苦、挫折、掙扎、搏斗,你會更理解失誤是如何發生的,從而避免那些失誤,而不是把父輩的失誤當做永遠的詛咒。你不能改變家族的過去,但你能改變家族的現在和未來。你能改變自己,把自己變成富一代,學一代,讓自己的孩子變成富二代、學二代。你要用自己一代人的努力,把別人的家族30年、60年的努力追回來。“
人就是你推著我,我推著你,一起往前走,在奮斗中得到共同的快樂。“
9.兩種天性系統——情感共振和理論分析
情感共振可以維持一個人、一個群體的生存穩定性,而理論分析則可以在特定時候超越現有的生活模式,在關鍵時刻創造新的行為模式和行動策略,獲取行為和社會演化的新奇性。“
正常人幾乎無處不受到自己天性的驅使,只是天性的類別不同。他們有時用一點分析,想想小的利益格局,有時則用情感來共振,聽人勸為人事。....他們追蹤大多數人追蹤的目標,得到大多數人所得的結果。....這些正常人給創造性、新奇性、理論分析賦予的權重有時過低,對怪人、偏執狂、頑固的人,不太接納,甚至排斥。這也正是基于他們天性做出的行為。他們只是基于細小的個人利益,來選擇相信身邊的熟人和帶來直接利益的人,對于大目標、系統性的有復雜設計和迂回推理的目標,則缺乏洞察力和認同感。...正常人也被困住自己的天性,50%給情感,30%-50%給理性,人生的各個領域的結果也許很正常,甚至太正常了。“(理論分析的人)
也有一些人,主要依靠情感共振進行社會交往來獲得資源,并形成自我認同。他們是淺層情緒驅動的。他們放任自己的情感,不僅將只用于親友,而且要陌生人也跟他們有同樣的共鳴。“
而情緒的天性,給上市民以巨大的團結和集體認同的力量,同時也讓他們昧于陌生人社會的現實,讓他們在人群友好時鼓吹集體意識,在環境不利時卻說風涼話,灰心失望,因此更快地破壞他們本來試圖建立的共有認同。在這方面,給他們的解決方案是學習陌生人社會的知識,要認識到,熟人社會的道德共識,在陌生人社會中并不能自動保存和發展,有時甚至有害。(此時需要法律、仲裁、禮儀、權威、乃至階層劃分。)“
在人際關系上也是如此,在覺得你跟他們一樣的時候,他們的做法讓人特別感動;在覺得你跟他們不是一類人時,他們又最強烈地懷疑你們的關系是脆弱的,不抱希望。他們說出最動聽的話,也說出最傷人的話,而且是脫口而出。敏感的性格需要反復寬慰才能稍感安心。同時,對于人在環境中的變化,和行為的執行成本好不敏感,只要情緒認同還在,很少過問結果。在這方面,給他們的解決方案是學習人的心理需求層次理論,經濟學成本分析常識,加強對人的行為有效的結果的管理和評估,而不是被人的花言巧語、空洞概念所誘騙。“
10.性格和習慣好比程序,必要時要調試和修復Bug
相反,要讓你的性格為你的高級目標服務,在它有用的時候發揮它,在它傷害你的時候,花心思約束它。這種收放自如的穩定和可持續積累的行為,來自對自己性格的理論認識、實踐自律、新的行為訓練。性格好比程序,能跑的時候就讓它跑,有Bug就要調試。我們要針對程序運行的結果來評估程序,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天性裝了這套程序就讓它形成頑固的自我認同,從此不再新裝任何程序甚至補丁。我們的信心來自多程序的復雜設計,而不是單一程序本身的絕對穩定。“
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性格、后天養成的習慣在世間行走,好比一個個程序包在一個地形空間里運行。多數人都是按照自己的性格和習慣走了一輩子。“
我們要有改造自己的勇氣,不僅為了你自己,更是為了讓自己關聯的人生活變得更好。...是情感讓人變得勇敢,讓人敢于突破性格和習慣給自己已經塑造的一切,讓人敢于做出新的選擇,走出自己熟悉額心理和習慣,來的陌生的地方,那里你并不一定孤單,因為他們在那里守候。你有生么樣的情感,你得到多大社會范圍的確認和鼓舞,你就得到多大勇氣。“
情感率領理性前進,理性不必是激情的奴隸,理性朝著情感指引的方向努力,調整它的力度和節奏“
讀完本書后,我在問自己我是要實施一個走向優秀甚至卓越,實現自己價值的戰略,還是要進行一個走向平庸和貧乏,庸碌如蟻的計劃。
我想我已有自己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