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網(wǎng)絡時代,我們都已經(jīng)習慣了用微信和表情包來聯(lián)系。但俗話說“見面三分情”,見一次面留下的印象,絕對比十幾封E-MAIL來得更有血有肉,更有感覺。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善于社交,就跟我一起,向心理學專家劉軒老師學習,怎樣通過5個方法,贏得正面評價。
這是我們拍照常用的剪刀手,也代表了和平,PEACE——這5個字母,就代表了我們今天要學習的5個重點。
Positive——正向的態(tài)度與言語
參加社交聚會的時候,你的心情會讓大家對你有個好印象。當然,很多時候,去參加聚會前,心里會有千百個不情愿,你知道它會很無聊,參加的人都是不熟悉的人,心情會很緊張。
這很正常,尤其對內(nèi)向的人來說。即便是好朋友的聚會,可能一開始也不是很樂意參加。這沒問題,不需要責怪自己,每個人都有不開心的權(quán)利。
不過請考慮到這一點,沒有人樂意跟愁眉苦臉的人交朋友。如果剛認識你的時候,你就愁眉苦臉,他們很可能認為你本身就是個負面的人。所以,去聚會的路上,用積極的態(tài)度,去想象這個聚會的好處,起碼帶著好奇心,去觀察有趣的人事物。
很多人喜歡抱怨,抱怨天氣,抱怨工作,抱怨小孩,抱怨這個聚會。抱怨很正常,有時候集體的抱怨也是一種療愈。但是太多的負面言語,會造成負面的循環(huán),負面言語用多了,也很容易成為負面的人。
我們可以自己試試看,盡量用正面的言語來形容,即便是不好的事情,也使用正面的言語來形容。如果是正面的事情,用負面的言語來形容,聽起來很像是找茬。如果是把負面的事情,用正面的言語來表達,是一種幽默,聽起來會很妙。
比如你在聚會上,抱怨裝潢很差,酒很難喝,估計你身邊的人要嘛被你影響,心情也不好,要嘛會想要從你身邊逃開。
有的人喜歡用抱怨來展示自己的優(yōu)越感,這是一種引人注意的方式。不過如果換一種方式,結(jié)果就很不一樣。
比如同樣喝到難喝的酒,你這樣說“酒保滿貼心的,酒調(diào)得很有個性,可能怕我們喝太多了,要讓我們保持清醒。”旁邊的人多半會回應你“恩,超有個性!”雖然酒很難喝,可是他GET到了你的幽默,心情卻不錯。
感覺很不同吧?一個擺明不好的事,你卻能用正面的方法來講,不但能展現(xiàn)你的創(chuàng)意和幽默,用得好,也能展現(xiàn)個人魅力。
Engaging——專心與對方互動
維持一個人的專心和專注,有3個技巧: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妙語如珠的口才,近距離的魔術(shù)。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妙語如珠的口才,不是每個人都會魔術(shù),引人入勝的故事雖不錯,有時卻派不上用場。
以上這3個技巧,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有關(guān)你自己的表現(xiàn),而不是有關(guān)跟你互動的人。這是大部分人對建立好印象都會有的基本誤會。
每個人都希望展現(xiàn)最好的自己,但如果你要建立最好的印象,重點不在展現(xiàn)自己的最好,而在幫助對方展現(xiàn)自己的最好。
有一個很基本、人人都能學會、人人都知道但時常會忘記的技巧:當對方說話的時候,看著他的眼睛,專心地與他、也只有他來互動。
如果在party上,有人一邊與你講話,一邊心不在焉地東張西望,甚至一邊跟別人打招呼,你怎么想?估計很想把剛給他的名片收回來吧。
專心的互動,感覺有什么不同?
如果對方看著你的眼睛,專心聽你講話,不時對你所講的內(nèi)容提出問題,表示出很大的興趣。你們的溝通將會變得很順暢和愉快吧。
專心的互動,是所有良好溝通的基礎,跟對方交流的同時,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據(jù)說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就是這方面的高手,他在跟你交流的時候,總是能讓你感覺到,世界上只有你跟他。
我們也可以用一些行動,來表示這個尊重。比如用餐前,把手機調(diào)成靜音等,這樣可以專心地跟對方交流。
如果你能保持住對世界的好奇心,跟專心的互動,基于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被尊重這一點,沒有人會對你有所抱怨。
Authentic——真實,做個表里如一的人
社交最大的敗筆,就是被判斷是表里不一的人。如平常總是彬彬有禮,對服務生卻大呼小叫,會給人留下很糟糕的印象。
也不要做戴著假面具的人,有的人對上司很尊敬,對下屬卻很刻薄,反差越大,越是表里不一。
要顯得真,對話時候要注意3個V。
Verbal:所說的話
Vocal:語氣和聲調(diào)
Visual:表情和肢體語言
3個V都要搭得起來,不要彼此矛盾。如果你說“好開心哦”,但是你的笑容很僵硬,或者語氣一點都不興奮,這就是3V搭不起來,效果就會很假。
如果你說“好開心哦”,語氣興奮,伴隨一定的手舞足蹈,很容易就感染到別人。
我們都喜歡真實的人,所以不要過度包裝自己,做太多假形式的禮貌。盡量讓你的表情、語調(diào)和肢體語言都幫你說話,建立一個良好的印象。
Connection——連結(jié)
認識新朋友的時候,一開始對話的主要目標是什么呢?展現(xiàn)自己的最好,當然NO;展現(xiàn)對方的最好,可能還沒熟到那個階段。一開始對話的重點,是盡量尋找共同的連結(jié)。
想象一下,兩個人來自同一個地方,同一個鄉(xiāng)鎮(zhèn),那么他們一下子就會稱兄道弟起來。當然不是每次都能碰到老鄉(xiāng),但是你們共同喜歡的音樂和球星,每一個分享,都是一個建立連結(jié)的機會。
但是要注意,有的人看似在回應你的連結(jié),其實是在跟你較勁。
比如你說上次去巴黎,買到非常便宜的機票,他說他上禮拜搶到特價的歌劇票;你說巴黎的羅浮宮看了三天都看不完,他說你沒去過紐約,紐約整個地方都是天然的博物館;你說巴黎也是啊,他說你真的不懂,紐約我很熟,下次來紐約我?guī)恪?/p>
這就尷尬了。每個人都在展現(xiàn)自己,雖然有些連結(jié)點,但是越連越遠。
換個方法對話,輔助別人建立連結(jié),效果就很不一樣了。
比如你說上次去巴黎,買到非常便宜的機票,他說這么好?聽說巴黎有個很有名的歌劇院;你說巴黎的羅浮宮看了三天都看不完,他說你是本來就喜歡研究這些藝術(shù)品博物館嗎;你說在塞納河畔喝咖啡,他說聽說那邊有很多藝術(shù)家在幫人畫畫。
你不需要去過巴黎去過紐約,也可以從別人的分享中,找到自己有共鳴的地方,從那里,延伸出彼此共享的經(jīng)驗和看法,而建立彼此的連結(jié)。
Empathy——同理心
有同理心的人,不但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喜歡,也更容易喜歡別人。因為他能夠更容易理解對方,也更容易看到對方的好。
同理心與同情心不一樣,同情心是“哦,你好可憐,讓我來幫你吧”,有一種由上而下的優(yōu)越感,讓對方覺得不舒服。
如果你是我,你能夠感受到我的處境嗎?你能夠感受到我當下的感覺嗎?我要的可能不是體諒,也不是幫助,而是理解。我們都有主觀意識,真的要踩入對方的鞋里,跟他一起走,感受他的世界,不是那么容易。
有時候我們真的無法真心喜歡對方,或者聽到某些事情的時候覺得負面。同理心,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急著下判斷,不要急著說教,先試著理解對方。
這不代表我們什么事都要跟對方站在同一邊,你可以說“我主觀上很不同意,但我真心想聽聽你的思路”。即便對方跟你立場不同,他也會因為你愿意聽他的想法,而對你多了一分尊重。而且,當我們用同理心來對話的時候,也容易讓對方卸下心防,讓對方接受你的建議。
比如你說今天心情很差,早上打了兒子,因為他一直拖拉,導致遲到。對方說打小孩啊,這樣不好吧!你的脾氣一直是個問題,不能用在小孩身上。
當對方事情沒聽完就開始下結(jié)論,而且一開始就說“這樣不太好吧”,這種反應,等于第一時間,否定了你,造成了對立。
如果對方說如果我是你的話,我應該也氣炸了。我自己是沒有小孩,但是我家的狗狗搗亂的時候,也是很氣想要打它。人難免都有脾氣的,已經(jīng)發(fā)生了,就不要自責了,晚上回去跟他好好聊一聊吧。
這種方式,對方用同理心,沒說你是對的,但是尊重了你的感覺,并且分享自己的經(jīng)驗,來建立更強的連結(jié)。讓自責又焦慮的你,覺得有愿意傾聽的朋友,然后一起來想,有什么解決的方法。哪一種方法,會讓雙方對彼此的感覺更好呢?
你可以勸導,你可以說服,你可以不同意,但是,一定要先從同理心的基礎,來尊重對方的不同。
——PEACE五步法——
Positive——正向的態(tài)度與言語
Engaging——專心與對方互動
Authentic——展現(xiàn)自己真實的可愛
Connection——找出與對方的共同點
Empathy——用同理心理解對方
這是包含了溝通學、心理學包含真實的經(jīng)驗的獨門社交秘笈,現(xiàn)在你知道了,重點是用自己的生活去驗證它。透過練習,讓你變得更自在。
愿它幫你建立自在、正向、更喜歡你的社交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