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一書中介紹了一個大數據應用的案例:
日本先進工業技術研究所(Japan's?Advanced?Institute?of?Industrial?Technology)的越水重臣和他的工程師團隊通過在汽車座椅下部安裝總共360個壓力傳感器以測量人對椅子施加壓力的方式。把人體屁股特征轉化成了數據,并且用從0~256這個數值范圍對其進行量化,這樣就會產生獨屬于每個乘坐者的精確數據資料。這個系統能根據人體對座位的壓力差異識別出乘坐者的身份,準確率高達98%。這項技術可以作為汽車防盜系統安裝在汽車上。有了這個系統之后,汽車就能識別出駕駛者是不是車主;如果不是,系統就會要求司機輸入密碼;如果司機無法準確輸入密碼,汽車就會自動熄火。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非常容易理解大數據的“泛”數據的特征:坐姿,過去一致認為它和數據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坐姿,過去誰也沒有想到它和汽車防盜有什么關系。但是,現在通過傳感器,卻能夠坐姿轉化成數據,并把它應用與汽車防盜上,為汽車防盜提供了一個非常新穎的方式。并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發出一些列的服務:通過坐姿數據,我們可以利用事故發生之前的姿勢變化情況,分析出坐姿和行駛安全之間的關系。,可以在司機疲勞駕駛的時候發出警示或者自動剎車,可以通過收集到的數據識別出盜賊的身份。
大叔很認可《大數據時代》提出的觀點——大數據認為:一切皆可量化。這個案例,通過傳感器,將坐姿轉化為了數據。類似的,位置可以轉為數據,提供導航、定位信息;人際關系可以轉化數據,聲音圖像可以轉為數據,文字可以轉化數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