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發現父母變老了嗎?
冬則溫夏則清。冬天要讓父母感到溫暖,夏天要給父母以清涼的感覺。這件事在今天空調可以解決。
晨則省昏則定。早晨起床之后應當先探望父母請安問好。晚上睡覺之前要安頓好父母。
相傳在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孩子,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家里只剩下他和父親倆人,黃香及其孝敬父親,每當夏天天氣炎熱,每天晚上他都在父親睡覺之前把涼席扇涼,冬天寒冷時都要用自己的體溫把冰涼的被褥一點點都捂熱。
九歲的黃香如此懂得孝敬父親,當地太守劉護得知這件事后,上書朝廷申報批準黃香為孝廉。黃香由此享有“江夏黃香,天下無雙”的贊譽。黃香的事跡被歷代所傳頌,成為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
行孝的是為人子女的本分,雖然父母在不遠游在現代社會也做不到,但至少應該經常想到節假日常回家看看,經常給父母打電話,聽聽聲音也是好的。
出必告反必面。外出離家時需告訴父母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回家后要當面稟報父母讓他們安心。
現在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某某某因為不忍父母責罵,留下字條,選擇離家出走,至今仍未找到,通常都是十三四歲的孩子,父母心急如焚,心如刀割。
不說學校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互聯網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今天來講,互聯網在給予我們方便的同時,也會讓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學到一些壞東西,認為效仿一些所謂的壞孩子離家出走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那樣父母就會意識到他們逼我做作業逼我學習等等是一件錯誤的事情,殊不知離家出走導致后患無窮。
生命是父母給的,我們的一切他們都非常牽掛,即便成年,在父母心中,子女像是剛離窩的雛鳥,他們時刻擔心著子女的健康安全以及航向。學會從父母角度考慮問題,常和父母保持聯系,以免牽腸掛肚。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最多時達到了140多個。當時秦楚兩個大國相互爭奪地盤,經常互相大戰,周邊許多小國家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利益,在秦國勝利后依附秦國,在楚國占優勢時又背叛秦國和楚國結盟,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并由此而來。
我們今天常用這個成語來比喻的人反復無常見異思遷,同時也用來比喻那種行蹤不定或生活不安定的狀況。朝秦暮楚現在也只往往用來只不能堅持業有恒。
居有常,業無變。平時生活中的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情要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生活狀態穩定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穩定代表的安全和順利可以減少父母的擔憂。做父母都希望孩子身體健健康康,事業一帆風順,夫妻幸福家庭和諧,不愿見到孩子波折勞累,因為困難而痛苦,因為生活瑣碎而煩惱。
所謂業無變,孔子有句這樣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求知如此,做事情同樣如此。
對任何事情知道他怎么去做的人不如喜歡做這些事的人,而喜歡做這件事的人不如陶醉其中并從中獲得快樂的人。在個人職業生涯中來說,選擇好發展的方向,一條路走到底。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縱然是小事也不要擅自做主不跟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
古有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得學會修身齊家,然后才能做好治國平天下之事。齊家的核心在于情,家事從情字入手便能處理的和諧,小事雖小但若溝通商量處理得當則能增進家庭溫馨幸福,蘊含大孝之道。
劉備在臨終前給兒子劉禪留下的一封信中有這樣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
治國如此,修身治家也同理。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與此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還有:小時偷針,大了偷金。私藏是貪婪的表現,是偷盜的開始。
北宋時期有個縣令帶了兩個隨從在府衙周圍巡視,看到一個下級官吏行色匆匆的從府庫中出來,縣令感到奇怪就叫住他問話,發現官吏頭巾下藏有一個小錢,追問之下小吏不得不承認這個錢是從府庫中偷拿的,縣令就命人杖打偷錢小吏,可沒想到小吏態度蠻橫,說:一個小錢有什么了不起,難道因為一個小錢就這樣仲達我嗎?你能打我,但是你卻殺不了我!獻禮一聽,怒火中燒,說: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一天一個小錢一千天就是一千個錢!最終小吏因為私藏小錢加上出言不遜喪了命。
貪婪乃人性的弱點,前段時間熱播劇人民的名義中,對趙德漢等人來講,貪婪乃罪惡之源。
幼年時期正是教育的最佳時期,在這個時候尤其要注意教育孩子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所謂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矮油,來都來了,比個小心心??再走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