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是個爭議話題,正面、負面的認為都很多。就此我也湊個熱鬧,表達小小觀點。
先來說下早教的壞
1.早教班名目繁多,太多的早教中心打著蒙氏教育的旗號,市場混亂,需要擦亮雙眼去選擇。不是只要用了蒙氏教具,混齡就可以叫做蒙氏教育。蒙式更適合年齡稍大些的孩子。
2.早教班一節40~60分鐘,價格在100至300RNM之間(包課平均每價相對便宜些),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挺大的開支。如某早教中心經營不善,半途跑路情況,遇到這種事情,真是欲哭無淚。
3.部分教育專家反對早教班,大部分人對早教班持懷疑態度。認為是早期過度教育的一種形式,不符合孩子發展,違背了教育原則。
4.有的人認為早教班破壞孩子專注力。但我認為在現實社會,任何形式的體驗都是有時間限制的,無論你是否喜歡這種限制。
早教的分類
早教班課程歸納是藝術,音樂,運動三大類。但全腦開發,只是個概念。另一種分發是:西式早教;中式早教;混合式早教。
西式早教基本上創設了潤物細無聲式英語教學環境,教學內容中包括了吃喝玩樂,教師對孩子要求寬松,鼓勵他們積極的一面。
中式教育多半會包含提前教育的一些內容。有的機構在幼兒階段課程出現古詩詞,三字經等內容。
混合式的內容和形式上來講不土不洋,介于上兩者之間,也是市面上最多的。
寶崽7個月的時候,我帶她開始了試聽課,第一次選擇了大品牌的美吉姆早教中心,還特意去了總部,考察加上課一共去了兩次,總體感覺不錯。后來陸續去了積木寶貝(包括兩次游泳課),開樂貝貝。
我深知自己有新手媽媽的狂熱,有初為父母的跟風,有想給孩子最好的想法。細細分析早期教育是一直存在的,它本身是件好事情。
早教的好
現代研究表明早期教育對于個人的終身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人類社會生產力的進步,時代發展,對個體的要求也更多。
早教課程是有理論基礎做支持的,根據孩子的生理心里成長,有針對性的開設課程,布置上課內容。一般情況,早教中心的環境設置科學而人性化,非常適合寶寶探索。
早教班的參與感很強。兩三個教師,七八個孩子,有家長輔助,和大量的器材,能展開很多活動。孩子覺的好玩,愿意參與進去就是最大的收獲。體會不同的體驗,還能在快樂中感受到,無論自己多么喜歡的東西,過了一定的時間,就要自覺放回去。這是所有人都認可的會對大家比較好的一種形式,無關喜好。這種方式有利于孩子建立規則感。
早教班里的氛圍是合作的互動,游樂場里是競爭的互動。所以游樂場里是非多。一言不合就開撕。游樂場是個小社會的縮影。
眾所周知,進幼兒園是人生一大考驗,從家庭到集體的過程,很多孩子都難以過渡。早教班是家庭和集體的組合,親子氛圍非常好,開始時候,寶寶們雖沒太多的互動,你會觀察到很多寶寶的不同,能感覺到他們之間的交流。孩子一般容易適應這種環境,上幼兒園能過渡的更加順利。當然這也和孩子的性格,和心情有關系。
如父母不知道如何培養教育教育孩子,上早教是最好的學習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明白,課程、游戲設計的意圖和建議。
選擇早教基本原則。
1.心態。早教班是孩子去玩的,并引導孩子怎樣積極的去玩,不要指望孩子從中能學到什么知識或技能。寓教于樂當然很好,早期教育關鍵還是樂。
2.陪伴。早教的目的是親子娛樂。通過這個環境,在專業人士的引導下,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玩。
有些課程可是體力活,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父母兩人陪伴,體力活就換爸爸來。孩子是自己親生的,如果父母不能保證親自前往,那這樣的早教班是意義不大的。
3.價格。早教學費不菲,越貴的早教機構,硬件往往越好。
4.距離。要考慮距離因素,盡量選擇離家近的。
綜合考慮,要是有時間精力,經濟條件允許的話早教班這個坑還是可以入的。依據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我們的目標是讓生活更美好。
本文就到這里
蒙氏經典只讀過一本《童年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