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樣東西:安全感安全感關系著孩子一生的幸福,一個有安全感的人,會發出溫煦的光芒,既溫暖自己,又照亮他人。一個孩子只有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夠開心、自由的健康成長。孩子安全感缺失,一生也很難彌補回來。☆孩子安全感的形成有三個要素:時間、人物、關系。
【時間】教育家蒙臺梭利博士曾提出,0-3歲這個階段,是一個人身心必須要達到和諧的第一個時期,這段時期父母能否給孩子建立安全感,決定了他一生與外界的情感鏈接模式。
【人物】孩子出生后,第一照料人是媽媽,母親自然也就成為了孩子最重要的依戀對象。嬰幼兒時期母親被替代了,孩子長大以后就容易缺乏安全感。
【關系】這段時間,孩子和母親彼此需要、相互依賴地一起生活。
第二樣東西:用心陪伴在孩子的眼里,家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對他們來說,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父母的用心陪伴,莫過于全家人快樂地在一起。你也許會說,我知道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可是工作這么忙,事情那么多,哪里有那么多時間陪孩子?父母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一旦你不珍惜,錯過了這個有效期,就會耽誤孩子的成長。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間,也就是生命最初的那幾年。如果沒有在他小的時候建立起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那他的獨立就可能出現各種的問題,與父母的距離也會越來越遠。當你在孩子身上,傾注了陪伴、耐心和愛護,孩子自然就會回報給你一個像星星一樣的自己。
第三樣東西:被鼓勵孩子需要父母的支持、認可和鼓勵,并通過父母的積極回應來認識自己。
建議:1.在夸獎或鼓勵孩子的時候,父母要多肯定孩子的內在品質比如勤奮、努力的過程,多描述一些細節,這樣孩子才會看重自己努力的過程。
2.遵循客觀事實,不能浮夸表揚孩子一定要具體、注重孩子努力的過程,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最棒如果他們得到贊揚、尊重和認可,他們會非常樂意用行動向父母表現,自己有多出色。
第四樣東西:被允許犯錯成長路上犯錯不可怕,但連“試錯”的機會都沒有,那才是最可怕的。孩子犯錯后,往往由于恐懼心理而不敢說實話。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沉住氣,先安撫一下孩子的情緒,問問他打算如何處理這件事情。“你打算怎么做?需要我的幫助嗎?從孩子的陳述當中,家長也能透過孩子的行為,發現孩子的需求是什么,孩子這樣做的動機也就一目了然。孩子“犯錯”很多時候是在不斷嘗試了解世界的規則;犯錯了并不可怕,教孩子正確面對并處理錯誤,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孩子在犯錯的過程中,其實是一個不斷學習和自我完善的過程。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