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電影《智取威虎山》。我是知道8個樣板戲,也知道其中一個樣板戲就是《智取威虎山》,但是以前確實沒有看過與其任何動畫片,聽過其京劇,更談不上如網絡上那么多人在談論的:這個代表了一代人的紅色回憶什么的。之所以這樣,與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有關-哪怕是樣板戲,其實也是需要有條件的人才能去看的吧。
說到這里,可以多扯幾句。作為70后,小時候關于文化生活的記憶就是這樣幾個場景:
- 夏天的晚上在村里露天的曬谷場上看電影,記得的兩個電影是《高山下的花環》,《海市蜃樓》;
- 電視剛出來的時候,完成作業,趕緊跑鄰居家看《八仙過海》,后來有《上海灘》;
- 初中開始,就是武俠小說了。
現在感覺有點時間了,大家在談的這些事情自己好像也能沾點邊,但是真的感覺與文化什么的有那么一點隔閡。但是紅色的東西對我是有一些吸引力的,盡管我長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因此肯定沒有那個紅色的個人回憶。于是電影上映,在《一步之遙》與《智取威虎山》中,毫不猶豫的選了后者。
去電影院前在豆瓣上刷了3,4個小時的影評;在小米路由上下載了動畫版的《智取威虎山》,一不留神,從頭到尾講動畫片給看完了-我通常很少看完我下載的東西;看完后豆瓣上又刷了好幾個影評。因為常上《觀察者》網,發現上面有個《智取威虎山》的專題,這幾天斷斷續續又看了幾篇文字,偶爾還忍不住去百度一下它的最新票房,呵呵。
這個影評嘛,我不敢寫,也太累,記個流水帳。比較欣賞馬平的這個影評,貼上鏈接作為此文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