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患者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女兒這個點醒來叫著媽媽,我要泡奶奶吃。

頓時被她吵醒然后起床泡奶,突然回憶昨夜那個場景,拿著手機寫著寫著就睡著了的畫面。

拖延癥的后果不堪設想,總是覺得深夜里是最有靈感的時候,每次作業都拖到晚上來寫,但10點前女兒不睡覺無法動筆,最后是睡意朦朧又會延誤完成率。

面對一件事,你是想著是個任務還是習慣與愛好真的很重要。

熱情和激情,專注和堅持是解決拖延癥患者的最好良藥。

拖延癥患者往往內心清晰,卻沒有執行力,大腦閃過無數個年頭,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

筱莫是A公司的服務商,每個月必做的一件事就是要發公司活動和圖片給客戶,然后再跟蹤客服情況,了解更多資訊上報公司。

公司要求最好是15號之前完成,最晚25號一定要完成。每次月初她就特別開心和輕松,拖延癥患者往往內心沒有緊迫感,即使有也是瞬間一閃而過的,時間慢慢過去到20號的時候,她有點想去行動的沖動,但打開日歷表看看算了還有五天呢,到最后幾天再說吧。

等到24號那天開始忙的焦頭爛額之際,完全為了完成任務而做,客戶也感受不到她了誠意,急功近利心態甚至讓有些客服有點反感,結果也不歡而散。拖延癥患者的死穴就是時間問題,自主調控時間的最后一刻,散慢的生活。

拖延癥患者在經歷一些事情以后,終于明白事件的后果,但有些事情也為時以晚,大部分會延誤完成率,導致拖延癥的毛病,其實是事件本身的寬度和松懈。導致內心沒有緊迫感,拖延癥的產生,如果是定性與必然,也許就不會出現,自覺是事件本身最好的添加劑也是毀滅劑。

寫完這篇過后,我必須做到每次準點上交,必然在12點之前。沒有理由與借口必須要完成,正月十五已過一切重回正軌,踏上新的一年的開啟道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