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在教師節來臨之際,班上的孩子們紛向著自己的老師送上了各種各樣的祝福,有的送上了一枝玫瑰,有的送上一枝康乃馨,有的送上卡片,有的送上一盆的絹花,有的在微信里或短信上送上一句祝福,有的孩子只是行個隊禮說聲“老師,教師節快樂!”……這些卡片和花還有那簡單的祝福語,都讓老師們感到一種溫馨,一種自豪。其實,就是一聲“老師,祝您節日快樂!”的祝福語便能讓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家長們對老師們的那份敬意了,可一些家長卻總擔心老師對他的孩子關照不夠,對孩子的老師送紅包,送上購物券、油卡,或花些大價錢買一些禮品,甚至還安排了大餐。殊不知,家長們的這些做法讓社會上的一些輿論把我們教師推到風中浪尖,褒貶不一。同時也讓我們老師不知所措,內心惶恐不安,我們誰也不想也不希望這樣。
想著當前社會上的一些言論,總在批判老師如何向孩子們或家長收受各種禮物發出這些言論的人們,或許你可能有過類似的遭遇,但并不代表廣大的教師隊伍的每一個人,作為一線教師,我不知道其他的老師們是怎樣的想法,但當我收到那些價值不菲的購物卡、禮品時,我的內心總充滿著一種負罪感,心情總有說不出的沉重,若是遇見孩子與家長時,望著孩子,我不禁有一種說不出的尷尬與罪惡,于是便總是想方設法讓孩子帶回家去。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可收受了家長那些貴重的禮物,今后我將如何去育人,如何去為人師作表率呢?孩子還會那樣地信任你尊敬你嗎?當孩子長大后,對曾經這樣收受禮物的老師又會怎樣的看待呢?對于社會中一切不良的現象,孩子們又將如何去辨別去對待?作為一名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不僅僅是教書,傳授知識,也在育人,傳做人之道,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而今,受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尊師似乎少了往日的那一份的純真樸實,有相當一部分做法似乎已經變味了,這或許也是導致社會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會對我們教師不滿而加以指責的原因之一吧,而他們卻并不能理解我們教師內心的糾結。
都說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作為老師,當收下了一位學生家長饋贈的禮物,或接受了一位學生家長的的宴請,今后,當這位學生家長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我又該怎么辦?若是不會損害到其他孩子的切身利益還好,可若是影響到其他孩子的利益呢?例如,當送禮物請吃飯的家長提出為他家因個子較高而被安排在后面的孩子調整座位時,難道就應當讓個子矮的孩子出讓嗎?這是很不公平的。若是不答應,仿佛又拂了家長的心意,這讓老師心里很是矛盾,在糾結中,最終沒能答應那位家長,我想,或許在那位家長心中,是不是又將把我劃入了“白眼狼”“沒良心”的那一類?
每當自己搪塞了一個家長的宴請,每當想辦法把那些禮品購物卡退給孩子的家長后,心情總是有說不出的輕松愉快。說實在,我們每個老師都知道家長的用意,每個家長都愛孩子,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時常出現在老師的目光里,希望在課堂上不被忽略。其實,無論孩子的家長有無送禮,我們當老師的都是一樣的愛,在課堂上都是一樣公平對待。我想,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一把尺子,無論孩子家長是否送禮,是否請吃飯,無論孩子成績是否優秀,無論孩子的家境如何,在老師的眼里都是一樣的,都是自己的學生,如同每個家長一樣,無論大寶二寶,手心手背都是肉,付出的都是一樣的情感。
有時很想對家長們說,如果你真的關心孩子,那就抽出一些時間,多陪陪孩子吧,陪他去打打球,跑跑步,跳跳繩,陪他一起去閱讀,一起聊天,像朋友一樣天南海北地神侃……說真的,再不陪陪他,當你回頭再看他時,他已經長大,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如果你有錢,那就給孩子多買一些好書吧,讓他的成長路上有書香的陪伴。如果可以的話,就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一路走過,孩子所見的不僅僅只有風景,或許他的見識更多了,或許眼界就變寬了,或許心中的格局正慢慢變大了。當然,我還想對家長們說說,如果方便的話,在平日里,多多支持我們老師的工作,多督促孩子的學習,多注意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平時多關注孩子在學習上與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對孩子的點滴變化每位家長能了然于胸,我想孩子定然能茁壯成長。如果對一些教育方法或有些事情的處理與我們老師意見有相左的話,家長能與我們老師及時溝通,我覺得,家長能做到這樣,比在教師節送任何禮物都讓我感到開心滿足。
教師節的禮遇,讓我感到欣喜,也讓我感到一些惶恐。欣喜的是,孩子們的尊敬,家長們的厚待,讓我們感到,老師并沒有被社會遺忘。而惶恐的是,那一份份的厚禮,讓我們內心不安,讓我們有一種受賄的感覺,有時,甚至,讓我感覺到一種不信任,這一切或許只是一種社會的風氣使然。真不知是在何時,社會上的這些風氣竟也鉆進了校園當中了,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在今日,想要堅持做自己,還真的有些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