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7日,農(nóng)歷臘月二十。
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割豬肉,
二十七,殺年雞,
二十八,把面發(fā),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兒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去拜年。
再剩十天就要過年了。
年齡越來越大,年卻越來越?jīng)]味。記得我媽以前總說“年好過,月難過,不想過年,可又不得不過”。不經(jīng)意,自己也到了不想過年的年齡了。
就像天哥在他的文章里說的一樣,“數(shù)字是個好東西,因為有了數(shù)字,時間才有了度量衡” 。一年一年的過著,就是為了讓我們記住我們走了多少個年頭,讓生命有了刻度。
又要過年了,哥哥一家過年回來,所以爸媽今年格外開心。媽媽早早的買了排骨,爸爸也買好了過年的肉,15塊錢一斤的肉爸爸買了230塊錢的,要知道,我爸是個連葷腥都不沾的素食主義者。要是光過年吃根本吃不完,爸爸買這么多,是要給人的。給誰?肯定是給他的孩子們啊!如果我猜的不錯,過兩天爸爸肯定會把這些肉燒好,然后分成五份,哥哥姐姐一家一份,留給我家一份。很難想象我爸會去燒肉。我爸是個不沾葷腥的人,不是不吃,是不沾,各種嫌棄,嫌棄到什么地步?以前過年家里殺了雞,我爸不會讓在我們家做,殺了雞,我們跟偷了人一樣在奶奶的家做好吃完。我沒見過爸爸燒肉,三姐見過。因為就是三姐生了孩子以后身體太虛弱需要補營養(yǎng)爸爸才學著燒肉。很難想象一個連看見肉都會反感的人,是怎樣忍著不舒服去把肉煮熟然后一塊塊燒好的。父愛是有多偉大?讓一個人可以為了女兒心甘情愿做自己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可能今年又會是爸爸燒肉吧,因為今天收拾家的時候看到他枕頭邊上放著著著做燒肉方法的紙。
父母就是這樣,可能你隨口一句話,他們就放在心上了。不知道哪次回家大姐說了一句想吃炒雞蛋,于是乎每次回來媽媽都會給大姐做炒雞蛋。哥哥喜歡吃那種未經(jīng)任何加工的生花生米,于是乎每年收了花生總要給哥留一份。不管爸媽收了什么,總會分成四分,四個孩子一家一份。我甚至都有些慶幸我還小還沒有結婚成家,不然爸媽的家當可能真的不夠我們拿。
平常尚且這樣,更何況過年呢?
媽經(jīng)常說過年一夜就過了,好過。為了這一夜,備年貨。哥說年貨讓爸媽不用管,他回來的時候就買回來了。可是爸媽哪里閑的住呢。媽媽早早就去超市買了好多山楂卷回來。因為家里都是小孩子,怕吃太多糖咳嗽,所以我家已經(jīng)好幾年春節(jié)不買糖而買山楂卷了。每年媽早早的就開始蒸饅頭了,怕過年姐姐他們來了不夠吃,哥和姐他們每年走的時候媽都還要給拿幾個饅頭和一些菜,說他們回了自己家第一頓飯起碼吃的好……
從大姐出嫁后家里過年就再也沒有團圓過,我們幾個在外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多,每年能湊齊的時間只有過年了。所以爸媽特別期盼過年的時候。別人家過年都是紅紅火火,連續(xù)好幾年了我家過年都冷冷清清的。哥和嫂子今年帶孩子回來過年讓爸媽有了干勁,所以整個人都是興奮的。爸把哥的屋子每天燒的暖暖的,說是怕哥他們一家人在有暖氣的地方住了回來著了涼,媽給我做了新被子。過年,其實真的很簡單,只有心底有了那份希望才變得意義不同。
小時候只會唱《常回家看看》,不懂歌詞的含義,現(xiàn)在懂了,卻不敢再唱,欲唱淚先流啊!
以前,過年,就是有新衣服穿,有糖吃,有紅包拿,有一年想吃吃不到的好吃的。記得以前過年爸買回來好吃的,媽先藏起來一部分怕我們吃完。記得有一年過年爸買了很多蘆柑,那個蘆柑,可能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蘆柑了。以前過年,媽會炒花生,炒瓜子,炒炮炮,那個時候那些東西是真的好吃,家里也是真的窮,只有過年才吃的到的東西,很香。大姐去了太原的第一年,我們家第一次喝到可樂。腦海里很多關于年的記憶碎片,一個又一個,那么清晰,又在逐漸變模糊。
現(xiàn)在,新衣服想買隨時可以買,各種各樣的水果一年四季供應不斷,我自己也買得起可樂了,爸媽更是一年四季都吃的起好吃的了,所以,對年的期望也就沒有那么大了。
而爸媽,唯一希望的就是團聚,是希望我們回家。
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外面的日子不好過,只有家里最溫暖。家里的父母不在乎你是否衣錦還鄉(xiāng),不在乎你當多大的官,不在乎你掙多少錢,他們只關心你一年奔波累不累。別人在乎你飛多遠飛多高,他們只在乎你飛的累不累。
總能聽到這樣的話“過年了,你總該回來了吧!”在中國人的認知里,沒有什么事能大得過過年。可是他們真正在乎的,其實不過是一家人團聚而已。過完年,又該各忙各的了。下一次團聚,可能又到了過年。一年時間里,很少有團聚的機會,所以他們真正在意的,只不過是你是否回家!
他們哪里是想過年?只不過是盼你回家罷了。你在他們身邊,他們天天都是過年。
渠藝
2017.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