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為《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是比爾蓋茨的故事,那么你錯了,他和比爾蓋茨沒有任何關系,甚至比比爾蓋茨早了200多年。
一直就聽說過這部電影和這本書,一直也沒有機會觀看和品讀,偶然間坐下來,看場電影吧!
就是想知道,一個由于種種機緣巧合發家于美國20年代的年輕人,他究竟有多么的了不起呢?
關于作者
他聽到:在全社會的“幸福深處”,有吱吱嘎嘎開裂的聲音。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作者全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1896年生于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小商人家庭,高中畢業以后考上名校普林斯頓。
他憑借處女作小說《人間天堂》一夜成名,緊接著便在1925年推出《了不起的蓋茨比》,試圖成就一部曠世巨作。評論界反響很好,但是銷量不盡如人意,此事給他此后的文學生涯蒙上了陰影。
1940年,菲茨杰拉德死于心臟病,年僅四十四歲。菲茨杰拉德不會想到,在他去世之后的五六十年里,他本人及其代表作《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聲譽反而越來越高,成為二十世紀文學史上繞不過去的一頁。
關于故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大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故事的敘述者是一位名叫尼克的年輕人,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從閉塞的中西部到已經逐漸成為金融高地的東部來學習債券生意,他顯然是踩準了社會發展的潮流。尼克在紐約上班,房子租在紐約附近的長島西卵區。那里集中了很多到特大城市來尋找機遇的新移民。他們就算發了點財,也只是剛剛入門,還來不及建立深厚的社會關系,更沒有所謂優雅從容的生活方式和家族名望作為后盾,這類人被統稱為“新錢”。而尼克本人在“新錢”和“老錢”之間尋找生存空間,他是在“找錢”,目標是成為“新錢”的潛在候選人。
西卵對岸的東卵地區是標準的上流社會聚居地,滿地都是“老錢”。東卵有尼克的親戚,表妹黛西和妹夫湯姆。尼克剛剛站穩腳跟,就到黛西家攀親戚。我們跟著尼克的視線,看到黛西的丈夫湯姆是多么有錢,同時看出這一家的氣氛非常古怪。表妹黛西過得并不開心,她和她的女兒就像一座黃金宮殿里的精致玩偶。
西卵與東卵之外,小說里還有一個充滿象征意味的地方叫灰燼堆,那是西卵與紐約之間的一片灰色的工業垃圾場。那里生活著一批絕望的底層人士,他們是城市化進程中產業結構變化的犧牲品。汽車店老板威爾遜就是這樣一種人,而湯姆甚至連他都不放過——他以賣二手車給威爾遜為誘餌,釣鉤早就咬住了威爾遜那位豐滿漂亮、頭腦簡單、舉止放蕩的老婆。
小說里“新錢”階層的代表當然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蓋茨比,他就住在尼克隔壁,幾乎夜夜笙歌。最終尼克也收到了他的邀請函,于是穿過草地到隔壁赴宴。等他們倆漸漸熟悉以后,尼克才知道蓋茨比做這些事情的真實目的:原來,蓋茨比早在大戰開始之前就認識黛西,而且兩情相悅,但是等他入伍參戰以后,黛西就嫁給了大富豪湯姆。如今蓋茨比發了財,就干脆買下黛西家對岸的房子,所有的奢華場面都是替她準備的。他知道尼克和黛西的親戚關系,希望通過尼克牽線,與黛西相逢。
蓋茨比沒有意識到,無論他多么努力仿效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一旦威脅到“老錢”們的地位,就會被無情拋棄,甚至推入深淵。小說在一場駭人聽聞的車禍之后急轉直下,在陰差陽錯中蓋茨比慘遭槍殺。至此,尼克對富豪階層崩壞的道德徹底失望,同時,他也明白:夢想的時代已經終結,無論是蓋茨比心里的那點光,還是他所追求的“美國夢”,都已經一去不返。
電影講述的更加的直觀和刺激。每晚的歌舞升平豪華聚會、蓋茨比在飛車上講述著自己過去、蓋茨比再次見到黛西時的驚慌失措……一切的一切,都是蓋茨比煞費苦心為了讓黛西回到他的身邊!
可見蓋茨比是一個多么癡情的人。
就連最后黛西開車撞死了威爾遜老婆的時候,蓋茨比竟然決定替黛西扛下這一切,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黛西和湯姆居然決定了度假離開,選擇了逃避。
而威爾遜誤以為是蓋茨比撞死了他的老婆,在蓋茨比的游泳池旁殺死了他,自己又自殺了。
尼克給他準備的葬禮,諾大的宮殿里居然沒有一個人參加,西方的貴族是多么的有“禮貌”啊!人心的冷漠在此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我們說蓋茨比了不起就了不起在――他心中永遠有陽光,永遠有真愛!
可是一切都是灰燼!一切終將隨風散去,正如菲茨杰拉德自己。
他的朋友、文學批評家馬爾科姆·考利說,菲茨杰拉德把自己分成兩半,一半沉迷在豪宅中的派對,不醉不歸;而他的另一半,卻冷冷地站在窗外,派對背后所有的幻滅與失落,他都能算得仔仔細細。
我們回過頭來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確實彌漫著悲劇的前兆,菲茨杰拉德確實最先聽到,在全社會的“幸福深處”,有吱吱嘎嘎開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