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懿
1.
讀大學的時候,我和A同學一起加入了學校的一個社團。A同學在社團活動中表現出現兩個極端:只要是跟其他社團有接觸的活動,A同學就會表現的特別積極;相反,如果只是社團內部的活動,A同學就縮后偷懶。而我什么活動都去,都付出很多的精力,經常晚上熬夜加班加點。
A同學勸我說,海哥,你太傻了,我們混社團的就是為了混個人脈,能力能有什么提高啊,你還什么都去做,累不累啊?社團內部就這么幾個人,你早就熟悉了,自己社團內部的活動就沒有必要那么認真了,你應該把精力放在社團之間合作的活動上,這樣你才能多認識人,才會給你積累財富,這樣才能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幫助你。
結果,在社團換屆的時候,A同學因為平時的表現不夠突出,沒有當選社團主席。社團的指導老師說,現在有一個社團秘書長的職務,一樣可以鍛煉提高你的能力,你愿意擔任嗎?A同學婉拒了老師。
A同學跟我說,海哥,我在學校這幾年積累了足夠多的人脈,我不需要社團主席這個身份也可以做成很多事情。很快,真的有別的社團主席找到了A同學幫忙。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大的企業來我們學校搞活動,需要100人來湊場,但是正趕上周末,不好找人,于是就求助了A同學。A同學說,我的人脈多的是,區區100人,不過是打幾個電話,分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
于是,A同學開始給所謂積累的人脈打電話,結果一晚上打了上百個電話,也沒有湊夠50人。第二天的活動,A同學只帶了不到五十人去參加活動,結果可想而知。
A同學給我打電話說,他們都是我的好朋友啊,而且他們都在學校,為什么這么點小忙,都不愿意幫呢?
是啊,A同學所謂的人脈,不過是建立在見過一次面,吃過一頓飯,參加過一次活動的交情上的,是淺顯的,是低層次的,是沒有可持續性的,而A同學卻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自以為這些人都是自己的超級粉絲,是自己的堅強擁躉。
殊不知,真正的人脈一定是跟自己的能力相匹敵的,你的能力強,吸引的人就會多,你為人庸庸碌碌,周邊的人自然就會逐漸遠離。平時不注意鍛煉提高自己的個人能力,為人功利,目光短淺,卻寄希望于成為校園風云人物,一呼百應,應者云集,這不是癡人說夢嗎?怎么可能交到真正的朋友,又怎么可能有真正的人脈。
2.
編輯跟我說,我們有一個作家交流群,里面有很多作家,我把你拉進群里吧,這樣你們可以多交流。我說好的。進了微信群,發現群里果然大咖云集,很多人的文章都曾刷爆過我的朋友圈。每天晚上我都在群里點開各個作家發送的微信鏈接,閱讀他們最新的文章。
?一天早上醒來,收到了一個寫作者朋友的微信。他說海哥,我聽說你在一個很厲害的作家群里,你可以把我拉進去嗎?我也很想跟這些牛人學一學。我說我問一下編輯。
在征得編輯的同意之后,我把他也拉進了微信群。
這個朋友進群之后,沒有任何的文學交流,也不閱讀其他人的文章,而是不斷地加各個作家的微信,然后不斷地給每個人發信息,說一些恭維的話,比如我很崇拜您,以后多交流多指教等等。很多作家都很客氣地說好的。其中有一個名氣非常大的女作家沒有回復他的微信。
朋友非常生氣,發微信跟我說,她以為她自己是誰啊,她這么紅還不是因為讀者捧的嗎?要是沒有了廣大的讀者,她什么都不是。她這么對待一個讀者,就不怕大家寒心嗎?我加了她微信,給她發了這么多的微信信息,她都不回我,架子太大了。
我說你在群里干嘛加這么多人的好友啊?
朋友說,這是人脈啊。每個人混圈子不都是為了混人脈嗎?在文藝圈里混,沒有點作家的人脈,你怎么賣書啊。等到以后我要出書的時候,他們能夠幫我一把啊,這樣我就能少走一些彎路。
我說,你跟他們一點都不認識,萍水相逢,點頭之交而已,談什么人脈呢?
朋友說,一回生兩回熟啊。正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啊。你必須得多花時間來打理人脈關系,而不是每天悶頭寫字,不然你很難有出頭之日的。
我問朋友,你現在寫了多少字了?
朋友說,我現在剛剛寫了一萬字。
我說,你知道出一本書需要寫多少字嗎?
朋友說,少說也得十三四萬字吧。但是我總不能到那時候再積累人脈吧。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積累人脈也要趁早啊。
后來就沒有再跟這個朋友聯系。前幾天看他的主頁,發表的文章依然是之前的一萬字,他卻還在到處趕場合,加好友。
后來我想,我如果是那個女作家,我也不想回復他。能力平平,不想在主觀努力上尋求突破,卻只在蠅營狗茍的旁門左道上下功夫,我為什么要浪費我的時間回復你?你的能力不足,憑什么要求享受同等的人脈資源?
虛無的人脈關系往往會束縛住自己,自以為有了保障,就會放松自己的主觀努力,自以為人脈大過天,努力拼搏都是傻子干的事情。殊不知,個人的能力是1,人脈是零,如果沒有個人能力這個大前提,那么再多的人脈也是零,毫無意義。
3.
大學畢業之后,我在北京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工作。
有一次,我跟HR去天津招聘。由于路上堵車,我們晚到了五分鐘,而且面試會場還沒布置,所以時間非常緊張。可是樓下在排隊等電梯的人特別多,而我們站在隊伍的最后一排。HR看了一眼旁邊的樓梯,示意我一起爬樓梯上去。我一想十樓啊,再看看我腰上的肥肉,做了一個十分痛苦的表情。
忽然,一個等待面試的小姑娘走到了我們身邊,不由分說地分開了眾人,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開辟出一條道路,把我們兩個讓到了電梯口,摁住了電梯的按鍵,讓我倆先上。
我們兩個對小姑娘微笑了一下表示感謝,去十樓布置會場。忙完之后發現距離面試開始還有幾分鐘時間,我拿著水杯出去接熱水。這時候小姑娘又跑過來問,哥哥,你是要去接水嗎?我說是啊。小姑娘搶先接過了我手里的兩個水杯,去開水間接水。我想說什么,可是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
我拿著水杯回到面試間,HR打趣地問,小姑娘是不是跟你認識啊?怎么這么殷勤?不會是喜歡上你了吧?
我說姐姐別開玩笑了,我一個爬樓都費勁的大胖子,憑借什么吸引小姑娘啊。
HR姐姐說,那我多關照一下這個小姑娘,幫你爭取一下福利。然后給了我一個眼神讓我自己體會。
可是等到綜合面試結束的時候,HR姐姐跟我說,那個小姑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在是太差了,我們幾個HR給她的分數都很低。抱歉,我好像沒辦法讓她晉級,你看怎么告訴她一聲。
我拿著面試的結果,出來通知晉級的同學準備下一輪的面試。顯然,沒有她的名字。于是,她再次接了一杯水遞給我說,哥哥,我的面試表現不好嗎?為什么我沒有晉級呢?
我說,同學,不好意思,可能你今天發揮的并不是很好,也許是今天來面試的同學準備的更加充分,但是希望你可以找到更加理想的工作。
小姑娘顯然很不解,問我,我給你和HR姐姐開過電梯,接過熱水,那我們就是朋友啊,我們總歸是有點交情的吧,你看能不能幫個忙呢?我確實很需要這份工作。而且你們公司的B先生是我的朋友,你可以給他打個電話,我想他會舉薦我的。
恰好,B先生就在我的隔壁會場工作。于是我把B先生叫了出來。但是B先生看到這個小姑娘的時候顯然很困惑,一副不認識的樣子。小姑娘都要急哭了,于是趕忙解釋說,我們在天津的實習招聘會上見過的呀,當時你負責宣講,我加了你微信,經常給你的朋友圈點贊的。你能不能跟這個哥哥說一說,讓我也晉級啊。
我沒有當面給予小姑娘答復,讓她回去等消息。小姑娘走了之后,我問B先生,你跟她很熟嗎?
B先生說之前就見過一面,根本談不上熟不熟。只不過實習面試的時候,她到處加微信,跟周圍的同學說,多加一個人就多一個人脈,等到了正式找工作的時候一定會有幫助的。
所以我知道了答案,于是我編輯了一個短信發給小姑娘:對不起,同學,這個忙我真的幫不了,希望你在以后的求職中可以有更加突出的面試表現。
后來小姑娘在其他公司的面試中是順利前行還是繼續受挫,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與其這樣積累蜻蜓點水般的人脈關系,不如把這些時間用來看書,練習,充電,積累自己的面試經驗,而不是把精力消耗在這些無用的人脈關系上。
你自認為在費心經營人脈關系,小心謹慎,如履薄冰,在微信上小心翼翼地給每個人點贊,挖空心思地給每個人寫朋友圈的評論,想要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但是可能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你是誰。所以,只有當你的能力足夠強,才會引起別人的注意,你們才會成為彼此潛在的人脈。
4.
我們往往喜歡夸大人脈的力量,仿佛人脈就是被開過光的護身符,只要有了它,就可以萬事順遂。其實,有些人脈只是自欺欺人,只是形同虛設,一切都是自己一廂情愿編造的一出鬧劇。 ??
很多時候,我們懷著一腔抱負闖蕩江湖,自以為人脈關系就是我們的江湖通行證,所以到處拉關系,論朋友。但是,人脈社交并不能保證你在江湖的摸爬滾打中毫發無傷,相反,它也可能把你推下萬丈深淵,粉身碎骨,關鍵是你在危急時刻能不能自救,能不能激發自己的潛在能力。所以,出來闖蕩江湖,每個人都必須有兩把刷子,才敢奢望別人去救自己,否則很容易被別人像累贅一樣棄之而后快。
真正的人脈是勢均力敵的,你不用高攀,我也不會低就,舒服自然。當然,這需要彼此都有足夠強的能力。一個人只有擁有較強的能力,才會形成一個強大的氣場,進而吸引周圍的人。沒有個人能力,卻空談人脈,無異于空中樓閣,沒有穩固的基礎終究是一盤散沙,一個幻影。
所以,當你能力不足時,人脈只是無效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