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6
夢,是一個美好的字。人們往往借助夢去尋求自己渴望得到的東西,但往往會陷入夢境,分不清自己此刻的狀態是現實還是夢境。
弗洛伊德將人的人格結構分為:意識、潛意識、前意識。如果以冰山模型來劃分這三者,那么冰山模型漏在水面上,是我們平時的清醒狀態,即意識。 潛意識,是海水以下不被看見的巨大部分。前意識,是意識與潛意識的交接處,其內涵稍加努力可以被提到意識層面。
根據弗洛伊德的觀點,夢是無意識的特殊狀態,如果將意念植入潛意識,夢就是一個有效的途徑。
在《三生三世》最后的大結局有這樣一段內容,夜華為封印擎蒼解救蒼生以元神生祭東皇鐘,淺淺不愿接受夜華已經去世的這個事實,所以她一直想要在夢境中尋找夜華,自此她嗜睡三百年,在夢中與夜華相守,不愿醒來。她把夢境當作現實,用現實活出夢境。以弗洛伊德的觀點來分析,淺淺通過將夜華還在自己身邊的意念植入,夢中與夜華下棋,談樂,這一切都是她的潛意識所決定。
淺淺的狀態與莊周碟夢的故事大為相似,莊周夢見了自己變成了一只偏偏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夢醒了,分不清自己是莊周化成蝴蝶,還是蝴蝶化成莊周。
夢是美好的,但若將夢境與現實混淆,不能自拔,往往會造成自己的迷失。
弗洛伊德的人格動力說: 由于人的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功能不同,在人的內部會有一定的沖突性,為了降低或整合統一,自我發展了一些防御機制,其中壓抑是最基本的自我防御之一。是指個體將可能不被超我所容的欲念,從意識層面抑制到潛意識層面中,以避免沖突發生。
在《盜夢空間》影片中,男主人公柯布為了躲避因為自己對妻子的意念操控最終導致妻子迷失在現實與夢境中,他親眼看到自己的妻子在他面前自殺而無能為力,他不愿接受這樣的事實,不愿接受間接殺害自己妻子的這個事件,因而在他的潛意識中一直有一種深深地負罪感,這是“壓抑”。在每一次的夢境中,他的妻子總是充滿著指責與埋怨,這些都是他的潛意識的體現。但在影片最后,他直面妻子,關于自己對她的意念植入,關于他的負罪感,關于他想要回到現實的堅定。
柯布由最初的壓抑到最終的直面,讓他重新開始生活。但影片最后,他回家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圖騰還在轉動,不知道是回到了現實還是夢境,這是影片的懸疑所在。
在人生道路上,總有很多不如意,總有不愿意接受的事實,總有不愿意提及的往事,沒關系,你我都不是路人甲乙丙丁,何須事事都完美,何須介意,承認,接受,放開,我們才能更好的重新開始。
你是否還沉迷在夢的快樂中,不愿醒來。你是否還把一段不愿意提及的事情深埋在夢境中,在現實備感乏力,空力無助。
夢,可以讓自己了解到自己內心深處的東西。處理好夢境與現實的關系,才能夠真正做到不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