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今天,每想起做畢業論文時的那段光景,仍有戚戚焉。那時最常思考的問題,不是論文要怎么寫下去,而是.......要怎么活下去......當然,我挺過來了。而那本重塑我肉身洗滌我靈魂的畢業論文,畢業后就被我打入“冷宮”,最近才“重見天日”?!癗O Publish NO Perish”也。
為避免重蹈覆轍,修改能順利進行,我去看了這本書—《教授為什么沒告訴我—論文寫作枕邊書》。
嗯,相見恨晚。
這本書值得讀。
為什么值得讀
第一,有趣。作者畢恒達是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環境心理學博士,現為臺灣大學城鄉研究所副教授,毫無師長架子。他說,當年他寫博士論文一個字寫不出來時,就會去猛刷馬桶、擦地板。能這么坦白的老師,讓人親近不少。故而畢老師對于論文狗們的處境能感同身受。通讀全書,毫無說教意味,行文流暢,例子鮮活有趣,很耐讀。
第二,實用。這本書按照論文撰寫的一般步驟來安排撰寫次序。首先討論怎么選題,如何確定研究計劃、如何確定論文題目;接下來依次討論如何寫論文的前言、為什么要文獻回顧、搜尋資料的方法、如何判斷資料的品質、文獻回顧要怎么做、怎么引用文獻才規范、研究方法哪一種好、對要解決的問題如何分析才到位、論文寫作的用詞規范、論文結論的正確寫法,以及列舉參考書目該注意什么。對于論文寫作過程中容易遇到的困難、出現的問題,從我個人寫作經驗來看,幾乎都說到。
全書通讀下來,醍醐灌頂,糾正了我不少錯誤的認識,如談文獻回顧的寫法,畢老師認為,要“use文獻”,而不是“show”文獻,“文獻回顧,不應只是條列式敘述別人說過什么?做過什么?必須要有自己的觀點,要對文獻進行批評,要有整合文獻的功夫?!保ǖ?7頁)
又如談如何展開分析,畢老師直言,應該深入分析問題,而不是僅對材料進行分類,大段大段引用材料,“資料的選取應該要隨著研究發問而來,要有系統,選擇最恰當的資料來回答你的問題,不能太憑運氣,也不能不花工夫只引用手邊現成的材料。資料分析要深入,建立在資料的基礎上,與既有的理論對話?!保ǖ?6頁)
嗯,寫過論文的人都知道,有時候為了湊篇幅,就喜歡大段大段抄資料,似乎這樣看起來才飽滿。然而,這是在寫論文嗎?寫出來的真有質量嗎?自欺欺人罷了。
最后要說的是,這本書也不是什么寫作圣經(論文寫作是創造性的活動,需要天賦,需要勤學苦練)但它能幫你解決一些問題,讓你走出誤區。
文科研究生僧們,讓我們擁抱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