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出版社2016年
日 中村好文 著 ? ? ? ? ? ? ? ? ? ? ?陳文娟 翻譯
《去山里蓋座小屋吧》是日本作家、著名建筑家中村好文寫的一本書。中村好文在淺間山山麓花費數年,精心建造了一座實現能源自給自足的小屋。書中描繪小屋建設和小屋生活的全紀錄——小屋不大,僅有14坪,但精巧的設計能容納15人度假。小屋很簡樸,沒有連接任何線路和管道,但巧妙實現了自主供水和發電。沒有水管,就高高架起威士忌酒桶,收集屋頂滴落的雨水;沒有電網,就讓太陽能電池吸飽山間的陽光,讓風車迎風旋轉。香草在小屋周圍蓬勃生長,農田里“放養”的土豆和南瓜大豐收。使用沉甸甸的陶爐和炭火,親手制作散發著煙熏味的火腿;用柴火燒水,眺望著遠處的八岳山,輕松地泡個澡……這些全是中村好文先生的個人日常生活實驗報告,傳達給讀者的正是日漸缺少的那種愛生活、懂環保的態度。
建筑系畢業的中村好文,可以游刃有余地將設計與享受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傳達給人們的是一種樸素生活、環境永續的理念。在建筑師心中,住宅的價值不在于面積,而在于能否給人帶來舒適的感受;生活的價值不在于物質,而在于能否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如果你帶著誠意去生活,就必然會有回報。日本人注重生活品質,尤其是住宅,被他們看作是真正的生活容器,是比工作更重要的靈魂的寄居地及歸宿。
文中描述了作者建造整個小屋的心路歷程。從開始有這個念頭寫起,然后選址有了主體結構的改造,再到配套設施的完善及室內裝修的設計。讓大家了解創造一個自給自足的生活空間的艱辛。這樣拋開世俗煩惱,完全貼近自然的生活狀態讓我心生向往。而真正能通過實踐把這些實現的人們,估計少之又少。中村先生在書中,平實地為我們記敘著他一步步的建造歷程,全書分十一章內容講述打造山間小屋的全過程,步驟詳盡、具體、實用;語言簡潔、形象、幽默;插圖一目了然,簡簡單單一個設計卻透著無盡的智慧,總體來說可操作性比較強。雖然現實中真正去蓋這樣一座小屋的幾率不大。但讀此書后讓我明白,處處發揮才智,懷揣創意精神,就能成就夢想。
收集屋頂滴落的雨水、通過太陽能電池發電,我看到了中村先生的過人智慧以及豐富的生活實踐經驗。這本書,看似簡單,實則透著智慧,作者總結出來的東西非常系統、完整。整個過程,從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到集水儲水系統,從臥室、廚房到浴室書房的打造都非常詳盡,這是一個完整的自給自足體系,在這個機械設施和家用電器過度發展使用的時代,作者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讓讀者認識到全球化問題,節約能源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例如移動式臺燈,簡單一個軌道就可以實現一燈的多空間利用。
除此之外,在打造小屋的過程中,讀者更能體會他們發現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態度。我們在居家生活中也會遇見這樣那樣的問題,收納空間不足,廚房臺面施展不開等等。但是,真正懂生活的人不應該簡單的以買這買那而生存,而是恰到好處地發揮想象力,喚醒早已沉睡的創造力,去尋求替代或解決的辦法,那是一件既美妙又很有成就感的事。
每個人兒時都有過一個夢想,要在樹上蓋一間小屋住在里面,在大人不知道的角落里,為自己做一個秘密基地或可以躲藏起來的好地方,中村設計的房子就像幫人們實現兒時的夢想。作者確實用自己的雙手,在遠離喧噪的城市,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寧靜之所。正如作者所說:“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也許是最不可靠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千萬別丟失潛藏在身上的生活智慧。”“遠離被各種線路管道包圍,一停水停電就讓人手足無措的文明社會。踏實地生活在大地上,拾回消失已久的生存智慧?!?/p>
那我們,又應該從哪里找到這樣的地方?想著作者把我們無法想象的環保設施和自給自足的生活在世界的某處實踐著,由衷敬佩,雖不能至,但一心向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