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開篇依然提醒大家周末出行時要注意防護呀。漢末亂世中有眾多人物揚名,有人帶著家族一起走向興盛,有人則走向覆滅。本篇就來看看漢末時期的崔姓人物們。
梳理了一下《三國志》中提及的崔姓人物們,列個名單:崔烈、崔琰、崔林、崔瑗yuàn、崔寔shí、崔贊、崔巨業、崔洪、崔鈞、崔均。其中知名度較高的當屬崔琰,他也為清河崔氏后來的興盛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少時晚成,宗族莫知,惟從兄琰異之。”——《三國志·崔林傳》
【崔林,他是崔琰的堂弟,年輕時沒什么人知曉他的才華,唯獨崔琰對他的才能有所了解,在族人們看輕崔林時強調他是大器晚成型的人物。崔林在魏國官至司空,作為三公之一,也擴大了崔氏在朝中的影響力】
“太祖為司空丞相,玠嘗為東曹掾,與崔琰并典選舉。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三國志·毛玠傳》
【崔琰,崔林和陳群討論冀州士人時,就認定崔琰應為冀州士人之首。崔琰也確實是當世名士,他和毛玠等人一起負責典選人才,光從職能來看就知道曹操對于崔琰有多器重,雖然崔琰還是命喪其手】
“靈帝時榜門賣官,於是太尉段颎、司徒崔烈、太尉樊陵、司空張溫之徒,皆入錢上千萬下五百萬以買三公”——《三國志·董卓傳》注解
【崔烈,他是崔骃之后,本來也是一時名士,去因為在獲取司徒一職時花錢導致風評急轉直下,至于提及放棄涼州一事更是雪上加霜。崔鈞、崔均都是他的子嗣,崔鈞就很不贊同父親的作為,如此得來的三公之位不被世人認可,于事無補】
“漢世,安平崔瑗、瑗子寔、弘農張芝、芝弟昶并善草書,而太祖亞之”——《三國志·武帝紀》注解
【崔瑗,他正是崔骃之子,崔寔則是崔瑗之子,崔烈是崔寔的堂兄,也是當時族中官職最高的。這對父子都擅長草書,張芝、張昶兄弟更是著名書法家,其后還捎帶上了曹操。】
“允少與同郡崔贊俱發名於冀州”——《三國志·夏侯尚傳》注解
【崔贊,他與許允都在冀州有一定名氣,畢竟他是崔寔的曾孫。王基還曾上書朝廷夸贊、許允、傅嘏、袁侃等人正直樸實,可以委以重任】
“紹令崔巨業候視星日,財貨賂遺,與共飲食,克期會合,攻鈔郡縣,此豈大臣所當宜為”——《三國志·公孫瓚傳》注解
【崔巨業,在史料中被一筆帶過,還是在公孫瓚數落袁紹的十宗罪之中】
“於太康中為衛瓘、崔洪、石崇等所提攜,以新安令博士為司空從事中郎”——《三國志·牽招傳》注解
【崔洪,作為崔贊之子,他出場時間較晚,也延續了崔贊清正耿直的作風】
如有疏漏,還望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