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圈里有一朋友,大概有兩三年了,每天堅持在朋友圈發一句:“媳婦,我愛你!”每天七點,從來沒有中斷。也許這是他和媳婦的約定,也許是他某種堅定的表決,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佩服至極。
在這個時代,注意力分分鐘被牽走的網絡時代,能如此堅持一件事,確實難能可貴,即使只是發一個日復一日的朋友圈。
我想大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歷:辦了健身卡,決心打造完美身材,可到了后來可能卡都找不到了;看了某個大咖文章推薦的書單,一口氣買了幾十本書,到了年底發現超過一半的書都在書架上落了灰;下載了付費APP學英語,但終究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咦,曾經信誓旦旦的那個人是自己嗎?到了后來連自己都會忘記,當初那種咬牙切齒的心境,忘了當時腦中美好的藍圖。
堅持很難。
似乎在堅持的路上總是漏洞百出。那,我們有沒有思考過,為什么不能堅持到底?
難道自己注定一事無成?
02
我也正經歷著這種狀態。原本只是撿拾起寫作的興趣,處于閑散寫文狀態。之后開始日更,保持了一陣,自我感覺文思提高不少,就是持續的晚睡很難受。經歷假期的長途旅程后,加之各種事情,寫文一直拖延。后臺有了熟悉的朋友監督,更是不敢掉以輕心。但既想保證質量,又想日更,對目前的我確實比較困難。
一度陷入焦慮里。事情太多,時間太少,腦袋里年頭不少,能寫下來的不多(水平所限)。
我明白,要成長就必須要走出舒適區。適當的壓力是寫作的動力。
翻開各種訂閱號,正如羅胖說的,寫的比看的多。人們紛紛試水,大概都抱有說不定一不小心就能成名的念頭。所以不可避免,出現了各種博眼球的標題之下內容膚淺的文章,好多千篇一律的觀點。那些不合時宜的視覺污染,讓我幡然醒悟:寫,為了什么?
變現和成名目前不可能。我沒想過。但我確定不要為了寫而寫。
我選擇用文字記敘我的成長,和讀者分享我的觀點,同時,當然希望文章能帶給讀者思考和成長。
那么,我的堅持是,堅持寫出好文章,有深度,有內涵。不敷衍自己,不敷衍讀者。這是我的堅持。
有時候,用力過猛會讓人迷失方向。
03
信息化時代,我們難免會被主流的價值觀引導:多看書,多學習,健身,去大城市,生二胎等等。各種社群異常火爆,分享會一場又一場,去各種培訓班,去學習各種技能。
可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列了太多的計劃,制定了完美的日程,把自己繃的緊緊的,絲毫不敢松懈。但繃地太緊了,早晚有一天那根堅持的弦會斷掉的。
當然,這不是鼓勵大家不要努力。而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初心,不要盲目跟風迎難而上,否則容易迷失和受挫。
而真正的堅持是不需要刻意去堅持的。
就像你努力想忘記一個人,但其實真正的忘記是不需要努力的。
小孩愛看書,每次回老家都給他隨身帶幾本,他沒事就會翻閱。但總會遭到質疑:“這么小的孩子,老看書孩子累不累呀,別老讓孩子看書了”。其實,真正喜歡看書的人肯定明白,看書是一種享受,無所謂累,相反,若沒有興趣,倒會覺得累。
看,終其一輩子,我們還要做的是,不被他心所擾,做好自己。
04
再相愛的人,擁抱過緊也會讓對方喘不過氣。何況,TA也不會丟了,抱那么緊干嘛。
細水長流地堅持,好過霹靂拍拉地轟轟烈烈。
再熱切的行為,甜膩的語言,也比不過內心始終如一的堅守。
在愛情里,真正相愛的人好像也從來不會急切地展示自己的愛,但一日三餐里,日常瑣事里,盡是契合的貌神。
就那樣陪伴,一不小心就白了頭。
《未來簡史》里,赫拉利寫到,人類已經解決了一直困擾的饑荒、瘟疫和戰爭三大問題,未來要干三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追求幸福。
我覺得幸福的關鍵,就是心態平和,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什么。古人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堅持這件事,也是一樣,遵循內心,切切,不要隨大流。
別刻意,別用力過猛。為自己而活,要精彩也要帶感,關鍵是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