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受家庭的影響,收拾家務成了我的一個習慣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愛好,每次收拾完之后自己都很享受那種整潔的感覺,還會有一點小小的成就感,可是結婚后的這幾年,當我從收拾自己的東西到收拾一家四口人的東西時越來越覺得哪里不對勁,每次收拾完之后不知道為什么,我卻隱隱約約發現在享受整潔和成就感的背后似乎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堵。收拾家務花費我的時間 精力 越來越多,而能保持整潔的時間卻越來越短,每次妹妹媽媽看到我收拾都會很心疼的說有那個時間歇會吧, 孩子小 等長大了就好了,可是我卻不能忍受在他們還沒有長大的這些年就這么生活在糟亂中,所以不管再累 隔三差五我都要收拾一番,雖然來到家里的客人總會夸,有孩子還能把家里保持這么整潔,可我內心里那種堵 不管我怎么收拾 別人怎么夸贊 都無法疏通,
直到兩天前我在網上看到一篇如何給生活做減法的文章,理念是斷 舍 離 。
斷舍離有兩個原則:一 以自我為中心? 二,時間軸永遠是當下這一刻,
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舍棄多余的不需要的東西,在面對一件物品的時候,不是去思考,這件東西能不能用,更不要去想也許以后還能用著,而是問自己一句,這件物品我現在需要嗎?如果不需要,就果斷的舍棄。
? 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念, 斷舍離就是通過整理物品舍棄一些多余 不需要的東西,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簡單舒適。
看到這些 斷舍離的理念和原則瞬間讓我腦洞大開,也明白了我為什么會有堵的感覺,每次收拾東西的時候,當我看著那些用不著也不舒服的東西想扔掉時,腦子永遠有一個聲音在告訴我,扔了怪可惜的,也許以后還用得著,不管是衣服還是孩子的玩具甚至那些漂亮的瓶瓶罐罐 包裝盒 精品袋 .最后總是忍了忍又留下了....每次都花費我很多時間和精力要把它們疊整齊 洗干凈 歸類放好,當空間就這么大,孩子越來越多,時間越來越久 東西越來越多時,衣柜滿了 櫥柜滿了 抽屜滿了,鞋柜滿了? 陽臺滿了,在看似整齊的房間里似乎有種要溢出的感覺,也許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媽媽每次來時都說我們家東西太少有點陰涼,此刻我覺察后不得不承認在我放不下的背后,不僅僅是戀舊,也受著媽媽的影響,多即是好,是富足,所以東西不能扔,扔就是敗家,雖然我意識里面不喜歡這樣,可我的潛意識卻一直操縱著我這么做,看看哪些已經好多年沒穿的衣服還整整齊齊的掛在衣柜里就知道我被影響有多大,盡管我不喜歡了 幾年都沒有在穿過,我還是舍不得扔,事實上這樣做的結果并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好處,反而是徒增了每天穿衣服的煩惱 看著滿滿的衣柜卻不知道穿什么 或者嘴里總抱怨著沒衣服穿,看著那些衣服都不開心, 在看看孩子的玩具,因為一筐筐的放在那里 孩子時不時會倒出來 結果玩的總是那么幾件她們喜歡的。不僅收拾要花費時間,還造成了孩子選擇的困難......總之我執著的認為也許以后會有用的念頭,讓我不停的留,卻難以舍棄,而過剩的物質卻在不停的消耗我的精力時間和能量,這應該是我為什么會堵的原因!
看到斷舍離的收拾理念后 我立即做出了行動,整整用了兩天的時間,把家里徹底來了一次斷舍離的收納整理,第一天我挑了一些看起來就像垃圾或者很沒用的東西,扔的還算輕松,可是第二天醒來還是覺得不過癮,又每一個柜子 每一個抽屜 每一個角落....篩查了一次.,結果又整理出一大堆我已經不在用,卻以為總有一天可能會用上的東西,雖然要丟棄的時候內心有點糾結不舍,我還是下定決心 改變自己,從舍棄開始!把看起來不舒服的東西扔 ,看起來不錯但我不需要的送給需要的人,.斷舍離 有一句我特別喜歡的話,當你拿起一件物品的時候,不是想也許以后會有用,而是問問自己它能給我帶來快樂嗎?如果不能 你當下又不需要,果斷舍棄。也許是我真的厭倦了以前的那種模式,尤其討厭那句 也許有一天會用得著,因為當我這么想的時候 總是舍不得丟棄,可當我承受著堵的感受留下之后,事實上除了整理耗費我的時間和精力占用空間,幾乎都沒有在用過,當我扔到 家里剩下的每一件物品都看著舒服喜歡又需要的時候。我的內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種被解放 敞亮 自在 簡單舒暢的感覺油然而生。心情大好!
今天當過剩的物品 過剩的信息,甚至是過剩的人際關系,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我們不停的給生活做著加法,當我們精心呵護著這些“讓自己的生活混亂的東西”時,是否問過自己,我真的需要這些東西嗎?我必須要留著這些東西嗎?它能給我帶來快樂嗎?如果不能,試著放下對物質和精神的過剩需求,整理房間也整理內心的“破爛”扔掉不需要的東西,放下無畏的執念,扔掉對過往的念念不忘,仍掉對未來的無限索求,通過斷 舍 離 精簡生活 騰出空間,精簡內心 提升內在空間,留下所需,舍棄無用,在舍與得之間求得平衡,過精簡愜意舒適快樂的人生!
斷 舍 離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