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春節在家,某天輔導外甥作業,他在糾結生物上的兩個公式(見下圖),抓耳撓腮好久后說,兩個公式總是默寫不正確,不是搞混,就是遺漏。
我拉過課本,看到是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我嘗試著引導:就像你自己一樣,每天吃飯、呼吸,不就是在吸收包含著能量的食物和氧氣嗎,同時出去騎車消耗能量,呼出二氧化碳,同時還需要上廁所,這就是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就是上面過程的一個逆向,想想家里陽臺上的植物。 經過這樣的講解和引導思考,他很快記住了這兩個公式。
其實,上面使用的方法就是簡單的類比聯想方法,通過想象把背誦的內容,類比在自己的身上,就容易記了。在學校中,老師會要求學生記住很多的概念、公式,經常說“****頁的公式、概念要背過,而且要十分熟練!”,但是,老師卻很少教授學生們如何學習和記憶,采用何種技巧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記憶(當然,也有部分老師會考慮,編制一些口訣)。
下面,對我閱讀書籍了解、學到的幾種容易上手的記憶技巧(嚴格意義上應該稱之為記憶系統)進行闡述,希望可以幫助你!
后文提到的主要方法有圖像記憶法、聯想鏈條法、路徑記憶法。
1. 初步了解記憶
記憶(Memory)是神經系統存儲過往經驗的能力,代表著一個人對過去活動、感受、經驗的印象累積。
記憶被普遍認為是由三個階段組成的。
- 讀取或編碼,這是學習任何內容的第一階段。
- 存儲, 保存內容直到你需要它。
- 檢索,尋找需要的內容并在需要的時刻提取它。
為了便于了解這三個階段,我們想象平時的紙質文件保存過程。我們先在一張紙上輸入所需信息(讀取),然后把它放在一個文件柜的適當標題下的抽屜里(存儲),之后如果我們需要這份文件,我們就會去文件柜,找到它,并把它取回(檢索)。
決定記憶效果的4個因素
我們知道了記憶的過程,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約著我們的記憶呢?據科學研究發現,除去是否理解,我們的記憶效果與4種因素有關。這4種因素是:
- 記憶天賦,也就是我們最常用的機械記憶。人的某種基因(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原子、海馬體等)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的記憶天賦。但這種天賦差別并不是很大,而且近期的研究發現,我們的天賦是可以通過運動和專業訓練提高的,只不過提高是有限度的。(可以了解倫敦出租車司機海馬體變大案例。)
- 大腦所處的狀態,大腦所處的狀態直接決定著我們的注意力、專注狀態,同樣的大腦的疲勞程度也直接影響著記憶效果。所以,當大腦一團漿糊時,就停止學習和思考吧,要么出去走走逛逛,要么上床睡覺休息。其實,除了睡覺外,還可以通過腦冥想、聽合適的音樂,做腦保健操等讓大腦清醒起來(如果感興趣,上網查找資料吧)。
- 記憶方法、技巧
-
記憶習慣
其中,記憶方法、技巧、習慣是我們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中就可以慢慢掌握、慢慢練習的。
記憶基石和12種記憶技巧
說到記憶,就必須提到我們大腦的結構,現在大家都知道要使大腦高效工作,需要同時使用左、右兩個半腦,也就是邏輯腦和藝術腦。同樣的,古希臘人提出的記憶基石也剛好與大腦的這兩大活動相吻合的。古希臘人認為想象和聯想是記憶技巧的基石:想象+聯想=記憶。當然,除了想象和聯想之外,古希臘人還有第三種“記憶基石”:地點。也就是說,大腦要記住想象和聯想的事物,它還必須給這個記憶/圖片尋找一個特殊的地點。
《超級記憶》作者東尼·博贊給出了三種記憶基石和12中記憶技巧的概念,這些技巧可用“首字母法”來記憶:SMASHIN's SCOPE。 他認為要想記得清楚,必須把下列12中記憶技巧包含進想象和聯想的思維框架中。
2. 圖像記憶法
剛剛開始發掘視覺記憶系統時,可以試著創造一種便于記憶的視覺圖像來代替你想要記住的關鍵條目。
假如,你家的幼兒園寶寶,或者一年級小學生需要背誦《天凈沙 秋思》,你會如何教他/她呢?讓小家伙搖頭晃腦死記硬背嗎?不、不、不……這可不是一個好方法,你可以借助這幅圖畫(或者幫助孩子想象),按詩句的順序,引導孩子,我想孩子的記憶力會讓你大吃一驚的。
圖像對記憶如此重要,部分原因在于圖像與右腦的視覺中樞直接相連。視覺區域有強化記憶的能力,圖像讓你充分利用這片區域,對看似乏味難記的概念進行壓縮簡化。
通過激發感官建立起越多的神經聯結,就越容易回想起概念和意義,而且想象的畫面越怪異、滑稽,越容易喚起記憶,效果就會越好。上面靜止的圖片中,你可以想象烏鴉在枝頭“呱、呱……”叫著,河水流過小橋,看到人家的煙筒冒出炊煙,遠處飄來美味的飯香,一個滿面流淚的人騎在一匹瘦瘦的馬上……
3. 聯想鏈條法
在TED演講《每個人都能掌握的記憶技巧》中,演講者Mr.Foer舉了一個Baker/baker 的例子,"記住,有個人叫“Baker”,過段時間你可能忘記了;但是如果說“記住一個人是面包師(baker)”,可能你的記憶印象會深很多。
在圖像記憶法中,我們說過動用的感官越多,想象越具體,你的印象就會越深刻,這是提高記憶力的第一步。但想要真正發揮聯想的作用,你需要學會用最快的速度,通過想象和聯想在不同事物間建立牢固的聯系。
假設我們有4個一定順序關系詞語,用字母A、B、C、D來表示,我們將A和B配對(想象+聯想),B和C配對,C和D配對,可以想象一個怪異、荒誕的故事,按順序把A-B-C-D串聯在一起,這就是聯想鏈條記憶法。它不單單強調聯想,還強調序列性,就像鏈條中的每個環扣一樣,一環扣著一環。
《如何高效記憶》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列表上前五個單詞分別是:紙、輪胎、醫生、玫瑰、球。要使用聯想鏈條法來記住這5個單詞,你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一輛紙質輪胎的汽車正在前行,突然一個輪胎離開汽車,快速超過醫生,而這個醫生手里拿著玫瑰,準備給病人送去,奇怪的是,玫瑰叢上還長著一個小球。
換一個帶故事情節的:一個報童(報紙)沿街邊滾動輪胎,撞到了出來打電話的醫生,輪胎把醫生撞到一篇玫瑰花叢中,然后醫生撿起一個球,把它丟向報童。
聯想是指將你想學習的東西和你已經知道東西聯系起來。這可以通過類比、隱喻和例子來實現,也可以通過比較、對比或重組實現。同時,盡可能的把需要記憶的事項串成一個關聯的故事,同樣的,這個故事可以是合乎邏輯的,也可以是完全不符合邏輯的,可以加入怪異、搞笑、異想天開等等。
4. 路徑記憶法
如果看過《最強大腦》節目,就會聽到“”宮殿記憶法”這個詞語,其實,宮殿記憶法和路徑記憶法,有著共同的特點,我把他們歸為一類,我習慣叫“路徑記憶法”。
羅馬人是記憶技巧的偉大發明家和實踐者,他們在記憶術上廣為人知的貢獻就是著名的羅馬房間法。它是基本“定位記憶法”的一種變體,“定位記憶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代。
我們知道提高記憶能力的關鍵有三個:想象、聯想和地點,路徑記憶法很好地利用了這三個記憶基石,并順利的將12種記憶技巧糅合在一起。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熟練的一個房間,或者一條路徑,在房間按順序設置路徑,路徑關鍵點上設置明顯、熟悉的記憶標志(記憶樁),將需要記憶的事物,按順序與設置的記憶標志進行聯想、關聯,這就形成了記憶路徑法。
我在練習《我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中給出的實例時,就是采用自己的記憶路徑,加上配對聯想(故事都沒有編出來),在較短時間內,順利完成練習的。書中的練習:用路徑法記住12件物品(蛋糕、馬、報紙、水壺、鞭子、加農炮、香蕉、電話、貓王、天文望遠鏡、鐘、咖啡)。
我當時設置的路徑是:房門口、衛生間馬桶、衛生間洗手盆、廚房電水壺、客廳電視機、餐桌、主臥室床、主臥室窗戶、次臥室電腦桌、電腦、陽臺、陽臺孩子自行車。讀到這里,你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試試用你自己的記憶路徑,來記住上面的12件物品。
創建記憶路徑是個人的事情(畢竟,每個人的生活經歷,所處的環境都是不同的),但在創建記憶路徑的記憶問題上,有幾點建議:
- 選擇你非常熟悉的路徑;
- 選擇對你比較有意義的路徑;
- 選擇比較富于變化的路徑;
- 用特定路徑來記憶特定事物
- 選擇視角最佳的路徑;
5. 記憶與學習
上面我們了解了幾個較容易掌握的記憶技巧,那么我們如何使用這些記憶技巧來幫助我們學習呢。
我們往往說,學習時需要理解,不能死記硬背,要理解概念,不能單單的記憶概念。但是,在學校中,老師往往還是要求把很多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和背誦,并且不會告訴學生們如何去記憶。正想《學習之道》中寫的那樣:
作為教育者,我們熱衷于鼓勵學生構建知識組塊,而不是僅去記憶鼓勵的概念。這有時會讓她們產生錯覺,以為背和記沒有那么重要。(“為何我要去死記硬背哪些可以在書上找到的方程式?)但因為有了重點概念,充滿創造力的組塊過程才能開花結果,所以記住重點非常重要。從中可得到的重要經驗,是要不斷揣摩推敲記住的知識,才能構建組塊。
學習是基于已有知識的學習,如果對某個主題已經有了一些了解,或者已經熟悉了,那么你的新信息將變得更有意義,同時你的知識也會產生更多聯想。
所以,記憶可以說是更好學習的基礎,只有頭腦中有了概念,有了舊的認知,才能更好的吸收新的知識,同時能夠更加高效的記憶。
關于學習中記憶的幾點忠告:
既然知道了記憶對于學習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我們需要掌握記憶的節奏,掌握“學習中的記憶”和“學習后的記憶”。
先分享一張《超級記憶》中的圖:
《我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中,從另外一方面對這個間歇法進行了闡述:
在學習20分鐘后,如果能休息4到5分鐘,就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首因效應和近期效應,從而讓你記住更多的信息。在休息過程中,即便你本人在忙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你的記憶力也會不斷地自我重復,加固剛剛學到的內容。
所以,在學習中,請注意休息的安排,合理的劃分時間。現在流行的“番茄鐘工作法”是不是也考慮到了這些因素?
** 學習后的記憶:**
在學習期間發揮了記憶的高效作用,那么也同樣的需要保證學習后的良好記憶。研究發現,關于記憶除了魔力“7”外,還有神奇“5”。一般說來:我們需要重復一個動作5遍,才能把它永久性轉移到長久記憶中。東尼·博贊給出了一個記憶公式: STM@LTM=5R
也就是說,從短期記憶(Short Time Memory)變成長期記憶(Long Time Memory)需要5次重復、回顧、回想,建議在以下的時間間隔回顧并重復你學過、記憶過的內容:
- 剛學完一會兒 (約10分鐘)
- 學完一天后
- 第一次學完一周后
- 第一次學完一月后
- 第一次學完三到六個月后
使用記憶方法、技巧,再加上合理的復習,我們的學習將變得輕松一些。
如果你正確使用記憶法則和技巧,不僅你的記憶將在各方面得到改善,你的創造力(&想象力)也會得到更大的發展。隨著記憶力和創造力的全面改善,你的總體智力和知識吸收能力將與之同步快速發展。
通過持續的想象和聯想,讓我們習慣思考和創造,這才是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重要的地方。
總結一下:
- 記憶的3種基石和12種技巧;
- 圖像記憶法;
- 聯想鏈條法;
- 路徑記憶法;
- 學習時需要注意休息、安排時間,多次復習;
END
附錄:“記憶”主題學習書目&資源:
《學習之道》芭芭拉·奧克利 第10章:增強你的記憶力;第11章 記憶技巧多多益善
《我最想要的記憶魔法書》多米尼克·奧布萊恩
《超級記憶》東尼·博贊
《如何高效記憶》肯尼思·希格比
《心理學與生活》第8章:記憶
TED演講_ 每個人都能掌握的記憶技巧
喜馬拉雅-“燒腦天團 “超級記憶力養成計劃” (部分內容,剛開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