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麻黃這味藥在神農本草經的條文:麻黃“一名龍沙”,麻黃就象龍的胡須一樣,麻黃這個藥的確就是一條一條,一絲一絲的東西,所以是有點象龍須。麻黃就是一個沒有辛味的發散藥,而它的苦味也很淡,所以幾乎可以說麻黃它是沒有太大味道的。卻是中醫里面的發散發汗藥最強的一兩味之一。麻黃這個藥最主要的藥性就是它的“宣陽”,或者是“發陽”,就是把你身體里面的生命能擠出來,抽出來。神農本草經它說“治中風,傷寒,頭痛”,麻黃反正吃下去讓你身體的陽氣一下子宣發,有什么邪氣都會被逼散,那人通常會出汗。“止咳逆上氣”這是麻黃的另外一個功用,麻黃能夠開毛孔,把這些邪氣都逼出來,人的皮毛跟人的肺是相表里的,能夠開毛孔就能夠開肺,就可以把人的肺里面的邪氣都托出來,所以在止咳定喘的藥里面,麻黃其實是效果很強的藥。“除寒熱,破徵兼積聚”,麻黃它可以開破一些身體已經寒實而淤結的東西,那這個“徵兼積聚”,其實說到腫瘤病也是包含在里面的,那當然我們現在可能不一定有人用麻黃來直接治癌證。麻黃治療喘證,麻黃湯或者是麻杏甘石湯都會針對喘這個字做一點事情。甚至是象等一下我們教的這個葛根黃芩黃連湯,它也是以喘為主證,只是這個喘不太需要直接用麻黃或者杏仁這類的藥。有長期氣喘病史的人,用麻黃這一類的藥驅散肺部的風邪可以定喘,這是沒有錯的。但是通常這樣體質的人,他的身體都比較虛,所以在治喘的同時,一般來講我們還是要給他吃一點補腎藥。六味地黃丸,八味地黃丸之類的,還是要補腎固本。有一種癬,很癢的皮膚癬,如果是夏天的時候癢得特別厲害的,那種癬我們臨床上是用一味麻黃來治。每次用15g的麻黃,有差不多現在的4錢,用1碗水不要太滿,就大半碗水,快火猛煮5分鐘就好,一天喝2次,等于一天喝到30g麻黃,還蠻多的。通常是吃到3帖到10帖,用的桂麻各半湯的理論。麻黃治療水腫是很有療效的,如急性腎炎,腎小球發炎之類的病。金匱要略里面,治療“風水”的時候,會用越婢湯。麻黃附子細辛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象這類嚴重的水腫,用到麻黃的機會是很高的。麻黃通陽用來治療所謂的痹證,麻痹的痹,就是象風濕啦,痛風啦,就象張仲景的方子里面治療風濕病有一個叫麻黃加術湯。治療痛風的方子,比如金匱要略里面的桂枝芍藥知母湯,或者是烏頭湯,里面都有麻黃。用麻黃來治療小孩子尿床,或者是治療大人的尿失禁。治肺熱咳嗽的麻杏甘石湯,麻杏甘石湯本來是一個肺熱而喘的咳嗽,可是在臨床上會發現有一些尿失禁的患者,它的尿失禁的原因是因為他肺部的氣是不通暢的,所以他的尿會失禁。尿失禁的患者,是有麻杏甘石湯證的。有幾個治中風的方劑,比如說大小續命湯。也就是很像是麻黃湯、葛根湯、桂枝湯這幾個有麻黃的。麻黃劑治中風,結果呢,發現吃下去之后呢,不但這個中風、腦溢血的人,淤血散掉被吸收了,而且,腦壓的水腫還降低。如果是忽然瞎掉了聾掉了都是有寒氣,要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通這個九竅。麻杏甘石湯是一個肺有邪氣跟燥熱淤積在肺里面的狀況。那麻杏甘石湯的主證呢,就是汗出而喘,也就是肺里面有熱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出汗。可是它這個熱邪是直接逼在肺里面,它就會“而喘”。我們說“而”這個字在張仲景的書里的話,是標示重點用的。所以麻杏甘石湯證是“汗出而喘”,以喘做為比較重要的辨證點。
二、葛根芩連湯: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熱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哦,桂林本叫這個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主證:大便臭臭黏黏、燙屁股、不會肚子絞痛。西醫說的急性腸胃炎。病機:如果你在桂枝湯證的情況下,你的后腦勺要再多受一點冷氣的話,就啪的變成葛根芩連湯了,它就是個桂枝湯證掉下來的狀況。葛根芩連湯的主證寫“喘而汗出”,就是大腸里面塞到熱水,這個肺一定會有感覺,所以就會覺得好像呼吸變得比較淺一點。然后呢,因為有熱,所以身體會有汗出的感覺。急性的比較熱性的拉肚子,葛根芩連湯里面再加一點五苓散的話,效果會更強。主治:葛根芩連湯治拉肚子,還可以用于頭頂消炎的效果、頭部和眼睛紅腫、牙疼等等,另外在古方的書上會說葛根芩連湯它治療“酒咳發熱而喘”,就是身體里面有酒的濕熱之氣塞住熱喘的話,是有效的。葛根芩連湯是一個很好的擋酒藥,解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