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背景:自由案例階段的作業是選擇一個產品的某一個點,進行深入分析。開刀營其實也是一個產品,與其他的運營類課程不同,開刀營的特別之處在于:
不系統講解課程,以分析實際的運營案例為主,通過完成作業、點評、優秀作業學習借鑒等一系列互動,讓學員在這個過程中收獲運營思維方法、分析技巧。
因此,作業是開刀營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因此,這次的作業就想從三期開刀營的作業入手,試著分析在這個過程中,作業是如何迭代、優化的。
一、三期開刀營作業整理
第一期開刀營作業(3月17日—3月21日):第一期作業是以學員自發尋找案例并進行短評為主,老師不定期抽取優秀作業并點評;兩次深度拆解,并進行答疑和互動。
第二期開刀營作業(5月29日—6月29日):第二期作業在第一期基礎上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兩周命題作業,兩周自由分析,加上最后的畢業總結。
第三期開刀營作業(7月1日-現在):本期作業和第二期在大的結構上比較一致,有如下兩個大的變化:
*把優秀作業分析學習設計為必須要完成的作業;
*設計了需要由小組完成的作業。
第一部分:
1.思維訓練;2.優秀點借鑒;3.爆文分析;4.軟文分析;5.熱點分析;6.活動分析;7.收集案例;8.優秀作業學習。
第二部分:
1.小組作業(音頻節目制作指南);2.banner分析;3.小組作業(公眾號全面分析);4.電商文案分析;5.APP推送分析;6.戶外廣告分析;7.優秀作業學習。
第三部分:
1.自由案例(兩天完成一次,選擇一個產品的任意一點進行分析);2.小組作業(對某個產品進行全面分析);3.畢業總結。
二、作業迭代、優化過程分析
1.形式上的不斷完善
從自主選題+短評+深度分析——命題作業+自由案例分析+畢業總結——個人命題作業+優秀作業分析+小組作業+自由案例分析(個人及小組)+畢業總結,可以看出作業這個部分的設計在不斷迭代優化。
*第一期:這種形式的缺點很明顯,100字的短評并不能真正做到全面并且深入,甚至連其中的一個點可能沒辦法完成,這種點評的學習、可借鑒性都不太高。90分鐘的深度拆解,推測應該是以船長為主,但是學員因為沒有經歷過自己深度拆解的過程,僅僅是聽、答疑和互動的效果,遠不如先自己拆解、然后再來聽的效果更好。
*第二期:從第二期開始,我們看到作業的設計有了本質的變化,從自主選題進化到命題分析,從短評進化到不限字數,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做出全面、深度的分析;同時也保留了自由案例分析的優點,這樣可以大大提高案例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第三期:這一期最大的變化是優秀作業學習和小組合作作業。作為一個正在經歷第三期的學員來說,個人覺得這兩個改變非常重要:
(1)如果沒有把優秀作業學習作為一個必須要完成的部分,我猜很多人不會去主動學習別人的優秀作業,或者說看看就算了,不會非常認真的去分析優秀作業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人本身就是一種有惰性的生物,所以我們需要一些外力推動我們。
(2)在實際運營工作中,運營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與人打交道的角色,需要與同一個部門的小伙伴、產品經理、攻城獅、客服團隊等等合作完成某個活動、某次上線、某次推廣。因此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一個作業能夠讓學員意識到合作的重要性,也可以從團隊內的其他小伙伴學習,也可以學習其他優秀團隊的思考方式、工作流程。
2.內容上的完善
從無規定內容——部分規定內容+自由作業,我們再來看看作業內容上的不斷豐富。
(1)第一期除了兩次深度拆解之外,都是學員選案例進行分析,這種方式潛在的缺點在于:案例可能沒辦法覆蓋運營的各個方面、對于同一個案例沒辦法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
(2)從第二期開始,作業內容就有了非常大的變化,迭代到第三期時,作業已經包括了以下幾類(個人主觀分類)
*運營基本素質: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多問為什么、找到優點并分析學習、多多搜集案例從案例中學習,這些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是成為一個好運營的基本條件。
*具體工作領域:運營主要的工作領域包括內容運營、活動運營和用戶運營,開刀營的作業以內容運營和活動運營為主,涉及到用戶運營的不多。
*綜合能力部分:主要是以全面、深入分析和小組合作為主。
從第二期到第三期,去掉了短視頻分析和節日活動分析兩個作業,把公號一個月文章分析變成了對一個公號的系統分析,前面這個變化可能是考慮到已經有同類型的作業了,所以去掉重復的;后面一個變化是把一個內容型的作業變成了難度更高的綜合型作業,而且需要小組合作完成,對學員的挑戰更大了。
三、作業再次迭代的方向推測
從作業的形式來看,目前的感覺是已經比較完善,而作業的內容還有可以再次迭代的空間:
1.在運營的基本素質這一塊,目前更強調思維習慣、行為習慣的養成,缺少運營基礎知識系統梳理這一塊,有沒有可能把這一塊也納入到作業體系中,一開始先通過作業讓學員梳理出運營基本知識架構,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用學到的知識不斷完善、充實這個知識體系?
2.作業中關于內容運營的比較多,關于活動運營、用戶運營、數據分析的部分比較少,有沒有可能增加這方面的作業,讓作業涵蓋到運營比較重要的各個領域?
四、總結
其實在拿到這次自由案例階段的作業時,很快就想到要對本次開刀營的作業進行一次分析,目的很簡單:這一個月花了不少時間來完成作業、學習優秀作業,自己的收獲很大。在這個基礎上,如果能夠站在整體的角度上對本次開刀營最重要的部分——作業設計、進行一個完整的分析,相信也會有很多收獲,結果確實也是如此:
1.任何一個產品,都是通過不斷迭代、改進才會越來越好的,沒有天生就完美的產品,一個好的運營,也應該有產品心態,對運營方案不斷修改、完善,一次一次去試,根據數據反饋、用戶反饋進行調整。
2.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其設計的初衷和目的,從這個角度來分析產品,想想看為什么別人會這樣設計,他是怎么思考的,他希望給用戶提供什么價值,這樣可能可以更好的分析一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