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參加正面管教的一次家長公開課,期間有聊到“犯錯誤”。
家長們回憶:自己小時候,犯了錯誤,會自責、羞愧、害怕家長責罰、覺得自己糟糕、我沒有錯、推卸責任、被批評、被懲罰、暗下決心下次不被發現......
有沒有看到,當我們犯錯的時候,自己的心里已經有很多負面能量了,即使沒有外界的任何對待,我們已經接收到了此行為帶來的自然后果。這時候,我們想要的是什么?是批評?是懲罰,還是講道理?
想必都不是吧。
那么,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孩子犯錯的時候,我們是怎樣對待他/她的?
......(就不一一列出了,怕清單太長)
想必我們每個人腦海里都會呈現曾經的畫面,那有沒有給了孩子他不要的呢?
既然我們曾經給過的并不是孩子需要的,那什么是孩子需要的呢?
可以問問孩子,他要的是什么。
傾聽孩子的感受,了解他的沮喪心情,一個擁抱,一個“我懂”的眼神,想必就足矣。
同時,把“犯錯”看成是一個成長的機會,不僅是孩子,更是家長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有句話叫做“不完美,才美”。既然我們不完美,我們就會犯錯。當我們有勇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就會有勇氣接納“錯誤”。同時,把犯錯看做是一個讓人興奮的學習機會:“我犯了一個錯誤,太好了!我可以從中學到什么?”
當孩子犯了錯誤時,不是把“我”改成“你”,而是把“我”改成“我們”。因為,在孩子犯的大多數錯誤中,我們都難辭其咎。孩子的很多錯誤,是因為我們沒有花時間去訓練和鼓勵他們。我們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進步。我們要勇于做接受“不完美”的榜樣,以便讓孩子從我們身上看到犯錯確實是一個學習的好機會。
有了這份認知和勇于,對于孩子的犯錯就輕松多了。
年初時,我家老大(8年級)跟我說:“我們小孩子有時盡管知道是錯的,但是還是想去試試。
我們知道你們講得有道理,但錯了可以吸取教訓,下次知道怎么做才是對的。”
孩子,你是教育學家,服了你了。
是啊,其實人生就是個不斷試錯的過程-沒有試過錯,怎么知道什么是對的?沒有過錯過,如何知道自己的錯過?
知道放手,孩子才會長大,讓他試錯才會成長。但放手的霎那還是有擔心有恐懼,所以真正需要成長的是我自己。
孩子已經準備好義無返顧地去成長,are you ready?
如果我沒有成長,于是就給不了他成長的空間,他會被壓制,無法長成他自己的模樣。
當時,雖然我無法完全贊同他的選擇,但我還是堅決支持了。他能說出自己的愿望和目標,盡管我聽到后剎那缺氧,但我不得不佩服,他比我同齡時不知強多少了。
我不斷深呼吸~
幾個月后的今天,我們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好。
就像《正面管教》作者所述:很多父母和老師發現,在運用正面管教的概念和態度之后,盡管他們的孩子沒有成為完美的人,但他們和孩子在一起比以前快樂多了。
而這,正是我想要的親子關系。
犯錯,是機會,是成長。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