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著每天記錄輸出并不是一件容易得事情,但是堅持了幾次之后,真的發現了其中的某些不一樣。
知道了注意力很重要后,嘗試著每天開始要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的放在喜歡和想做的事情上面。
深入思考和記錄很重要,因為記錄的過程就是你深入思考的過程。
我嘗試每天早晨看完書后,用自己的話把覺得是重點的內容再復述一遍。你會發現自己的語言組織能力并沒有作者那么強悍。當然以前自己不刻意去寫的時候從來沒有發現。
當你想把這一段時間或者這一章的內容來個總結的時候,似乎也不是那么的容易。
好在老師說不用著急,耐心積累是必然的過程。只要你開始了就好。
這兩天讀的最重要的內容是元認知能力的認識。就是你該擁有的最重要的能力。
什么是元認知能力?
就是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例如當時看見“時間過得真快”這句話。有些人讀過就完事了,有些人會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如果這是真實的我要怎么辦?我接下來改做些什么面對這一現實?
(其實同樣的一段話,其實在昨天朋友圈里已經寫過一遍了,可是今天在寫元認知能力定義的時候,還是又翻看了一遍朋友圈,突然發現自己并沒有印在腦子里,可想而知當我們僅僅是讀過一遍的話,基本上相當于沒有任何進步。因為沒有深刻的思考定義在你的腦子里,必然也沒有對你接下來的行動產生任何指示的作用)。我想就以這個概念為例子吧,看看我要寫了說了多少遍之后才能深刻的印在自己的腦子里,并決定著我的行動。在之后的日子里告訴大家,哈哈。
元認知能力的強弱慢慢的就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
但是元認知并不是天生的,其實它只是遇到事情的一種思考方式或者是思維邏輯。它是可以通過可以的訓練而長期發展的。
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我們都可以來訓練。
訓練它的方法有三種:
第一種是坐享。就是類似于冥想。我們每天要有獨處的時間,找一個舒服的坐姿,用來只聽自己的呼吸聲。具體大家可以參照冥想。
第二種是興趣。就是找一個你自己感興趣的技能。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升級技能。例如:吉他,書法,畫畫,彈琴。都可以,只要是你感興趣的就可以。
第三種是反思。我當時就在想它和第一種不是一回事嗎,冥想的時候反思不就行了。可以接下來作者強調,反思最好是用筆去記錄,也不可以和第一種一起來完成。
在訓練自己元認知能力的提高時,切記要有一點,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耐心和耐心。
剛寫到這里,我想用手機去找一句話,結果打開手機就看到微信里有信息,然后就點開看,然后就想回復。突然就發現自己的注意力就是這樣被分散的,放下手機,繼續結尾。
就是這樣刻意的練習,有興趣——刻意練習——做的更好——更有興趣——繼續刻意練習。
我也希望自己在耐心的情況下有所變化。
老師在文章的結尾問過幾個問題,其中有一個是:如果你有孩子要怎樣從現在開始刻意訓練孩子的元認知能力?
我想我會開始培養有妹只字閱讀的能力,再讓她找到一個自己的興趣愛好,將這項技能不停的加以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