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時晴
R
第六條:每個小孩應該與別的小孩一起參與各種活動,如工作、玩耍、吃食,甚至爭斗,以及成群結隊、交朋友、打假仗等,都是于小孩有益處的,因為這些都是社會的背景。小孩由家庭、學校和玩耍中,而得到吸收和發展的社會訓練的機會。
第七條:每個小孩應當知道他是依靠別人的;應當有人去愛他并被他所愛,有人去看管他,保護他,使他對宗教有信仰,能敬畏天地的主宰,這些不專是在禮拜日便教訓他,而是整個星期中時常引導的。
I(重述原文)
1、要引導小孩融入集體,參與集體活動,在集體活動中不僅可以收獲快樂,也可以得到社會訓練的機會,提高小孩的適應能力。
2、要讓孩子知道人是不可以獨立于其他人而存在的。要讓他能感受到別人的愛,并學會愛別人。
3、要培養他的信仰,心中有所敬畏。
A1(聯系舊知)
這一部分讓我聯想到了著名童話作品《小鹿斑比》,故事中斑比的媽媽給了他充足的關心和愛護,他接受著母親的愛,也學會了愛身邊的動物。每次當一只鳥嚇唬他時,它就假裝被嚇一跳,給那只鳥帶來很大的快樂。
對于斑比來說,他心中的敬畏便是“老鹿王”,老鹿王的存在,即給了他力量,也讓他做事情的時候有所畏懼。
A2(以后應該怎樣做)
1、我在設置《短尾巴松鼠和皮皮兔》的故事時也要將他置于一個集體的環境中去設計情節,故事里除了有皮皮、小松鼠、皮皮的爸爸媽媽、啄木鳥梅蘇里、青羊,還要引入其他的角色,形成一個小的集體。
2、要設置皮皮心中的信仰,具體是什么還需考慮。
3、要充分體現皮皮父母對它的愛,也要體現皮皮對其他動物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