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風不緊不慢地吹佛,惹得前方的楊樹林沙沙作響。林蔭下的草地,在我的印象中應該是青色,為何現在籠罩著朦朧的灰白,像是灑上了石灰。走近一瞧,這景象呆住了我。每棵小草從,伸出長長的花序,上面綴滿了白色的小花。我用手機查了查,才知道它叫沿階草。放眼望去,這塊地方簡直是沿階草的國度啊!
我羞愧,竟然把這些盛開的花朵比作石灰。我知道我并不了解沿階草,即便它們再那里度過了好幾個春秋。我每天和它們相遇,卻從不知道它們何時發芽?何時茂盛?何時露出花苞?又何時初次綻放?我走的太匆忙,它們想挽留我,卻只能望見我的背影。
我再次提醒自己:慢些走,在心中騰些位置,留給身邊的景物。
我想,每種植物和我們相遇時,多么希望我們叫出它的名字。可一般人誰能做到呢?我們貌似時時刻刻用眼睛看著世界,可身邊的許多景物,也許僅僅停留在視野中,從未進入內心。對于來去匆匆的我們,這些景物顯得無關緊要,甚至浪費時間。
小學老師教我們要熱愛大自然,可長大后,以忙碌無暇做借口,我們對自然越來越漫不經心了。然而,大自然是無比的重要。墻縫的小草,在困難之時相遇,給予我們力量;東方升起的啟明星,在掙扎時相遇,給予我們希望;無從問津的野花,在孤獨時相遇,給予我們堅強。它們不會說話,卻用無聲的言語寬慰我們的心,帶來小小的幸福。
《大自然的日歷》這本書中有一段話:我們和整個世界有血統關系,我們現在要以熱切的關注來恢復這種關系,然后就可以在過著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人們身上,甚至在動物們身上,甚至在植物們身上,發現自己的特點。
仔細想想,我們確實需要熱切地關注這個世界。它這么美好,我們還是其中的一部分哩!
我匆匆地跑下樓取快遞,想節省點時間。當我踏出最后一個臺階,一陣微風吹來,不帶一點盛夏的炎熱氣息。柳樹在微風中燙了卷發,湖面泛起一道道波紋。這些波紋整齊地朝著太陽即將落下的地方奔去。淺水中,幾塊大巖石露出半個身子,一個中年人坐在上面,雙手放在膝蓋上。好像是因為風的緣故,他瞇著雙眼,望著遠方。那照不出影子的陽光,溫柔地灑在他的背上。
我的步子慢了下來,直至雙腿沉醉在風中。
我想起朱光潛的那段文字:
阿爾卑斯山谷中有一條大汽車路,兩旁景物極美,路上插著一個標語牌勸告游人說:“慢慢走,欣賞啊!”許多人在這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汽車兜風,匆匆忙忙地疾馳而過,無暇一回首流連風景,于是這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為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慢慢走,欣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