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附贈高手秘籍和時間管理秘籍)
古典
推薦序 用自己的步伐丈量這個時代
該如何在這個時代,讓自己從容又持續地成長?
第一個重要的事情,是先慢下來。不是不做,而是想清楚了再去做。
第二個很重要的東西,我們一定要閱讀。
第三個重要的事情,就是用一種投資的心態來看待人生。
推薦序 你要讀古典《躍遷》的7個理由
喜歡答案的人很痛苦,因為他的世界不斷崩塌。喜歡問題的人很歡樂,因為手中的慧劍越來越鋒利。當答案稀缺的時候,誰有答案誰就是精英。當問題稀缺的時候,誰問題好誰就牛。
比如談到職業發展,你就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我現在做的工作,機器能做嗎?”“我現在做的工作,有可能外包嗎?”“我現在做的事,會越做越好嗎?”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會讓你沮喪,但還是建議你去想。因為被問題拍肩膀,總比被現實抽嘴巴子好。所以說,好問題比答案還重要。
我們的CEO(首席執行官)李天田(脫不花),一年前我剛認識她時覺得她對互聯網還不太了解。但是僅僅合作半年多,她在很多領域已經成了我的老師。她的訣竅就是,什么事不懂,就去找這個領域最牛的人聊天。向人學習的速度,遠超向書本學習的速度。聯機不僅可以提問,還可以一起寫作、思考,很有用。
序言 高手的三個境界
接觸美國的精英教育后,你會發現他們不僅教這些,更重要的是教給孩子如何判斷趨勢、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美國精英階層的家長手把手、口對口地教授孩子這些知識,很早帶他們進入各種社交場合,認識最優秀的人,本質上,就在教他們如何更加輕巧地利用規律的技術。
聰明地勤奮,合理地利用趨勢,是這個時代科學地改變命運的技術。
電影《一代宗師》里,把高手之路分成了三個階段:見自己、見世界和見眾生。
第一個階段是“見自己”:你得理解自己的優勢和局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受不了什么,持續地走出舒適區,擴大自己的能力。
第二個階段是“見世界”:帶著這些對自己的理解上路,你會碰得頭破血流,你開始理解時代的趨勢、社會的規則,看到各種人生的可能。
第三階段,就是“見眾生”:高手當久了,勝勝負負,你終于理解,要把自己學到的、理解的、堅持的傳播出去,幫助更多人,這樣才能從高手變為一代宗師。
希望有一天,你也能這樣定義自己的成功:讓其他人的生活因為你的行動有所不同,才算是有所作為。
這更是一種躍遷。
走在時代前面的明白人
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是找到信息的搜索能力、運用信息的思考能力以及從大量信息里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在一個人工智能盛行、行業無邊界的時代,什么是未來的職業通用競爭力?一個人能夠用機器學習和處理信息,用大腦整合和創新思想,用系統思維思考問題,會是未來最有競爭力的。
今天每個人都需要面對未來,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今天做的事,機器能做嗎?
我今天做的事,會被外包嗎?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會做得更好嗎?
拉斐爾也用投影儀
沒有一個人是僅憑努力、天賦、機遇而獲得巨大成功的,躍遷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層規律,激發了個體的跨越式成長。
在今天的時代,基于個體的精進太慢,只有借勢躍遷,才能趕上這個時代的速度。
個體的跨越式成長
認知躍遷、能力躍遷和能級躍遷是個人躍遷的三個階段,聰明的勤奮者已經隱隱約約意識到,今天信息時代的中國,正好是自我躍遷最好的時代,是奇跡年發生的前奏,這是一個已經為個人崛起做好了準備的時代。
只要你升級心智、洞察趨勢、聰明地勤奮,人人都是享受時代紅利的幸運兒。
掌握時代魔法,或者溺水身亡
管理注意力、判斷信息、和陌生人社會協作,缺失這些能力的確會讓你溺亡,但當你掌握了這些“時代魔法”,你會成為真正的“超人”。
外包大腦,成為超人
這個時代信息變多,思考變淺;機會變多,競爭跨界;隨時干擾,永遠在線。
新東方名師的崛起路徑
與其用100%的精力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冪律分布:發現世界的杠桿點
停止抱怨。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接受它。階層分化是開放社會的必然趨勢;
? 持續學習=擴大視野,提高效能=擴大移動能力;
? 持續關注、觀察、驗證高價值區;
? 向正確方向移動,爬上冪律頂部。
到現在,我們已經談到了高手戰略的兩個規律杠桿:
對內,通過二八法則三次方,持續放大自我效能;
對外,通過移動到系統的頭部,獲得系統巨大推動力。
頭部效應:站位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提升需要三個要素:好的方法論,刻意練習,大量的實戰機會
不要因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為有價值才做。不要因為便宜而買一件衣服,要因為值得才買。不要因為彼此習慣了就結婚,要因為相愛才結。
因為我們不怕苦,怕苦得沒價值;不怕累,怕累得沒有意義。
頭部效應的三原則:
1. 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
2. 思考差異化優勢;
3. 從身邊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頭部效應就是:通過觀察和判斷,搶占高價值、有優勢的頭部,然后從小頭部走向大頭部。
專注:高手的護城河
上天給你無限的機會,卻只給你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華,所以越是優秀,越要專注。
迭代:聰明人的笨功夫
躍遷時刻
只做頭部,不得貪勝
? 今天是一個機會更多、概率更小的世界。戰略能力就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
? 好戰略就是達成“投入和產出的非線性”。
? 冪律分布的特征是高度不平均且分形,這意味著每件事都要找到杠桿點。
? 頭部=高價值×高優勢;搶占頭部、持續迭代。
? 頭部效應三原則: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思考差異化優勢;從最近的頭部做起,從雞頭變成鳳頭。
? 專注是高手的護城河,先占據不敗之地,然后慢慢獲得細小優勢。
? 持續迭代,系統性進步;不求妙手,不得貪勝。
功利學習法:學得更好,卻學得更少
認知心理學認為,成人學習有三個前提要求的時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標導向、有即時反饋、最近發展區。簡單地說,能解決當下問題的、學了有地方用的、難度適中的知識最有效。
更好的方法是先選書——先看書評,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國外亞馬遜的評論,一般很有用。平行比較幾本書,選擇一本。
然后再看目錄,一般的購書網站都有。大概知道書的內容和框架,有時候有趣的序也值得一讀。
最后再看具體章節。直接切入重要的章節,系統學習則從目錄開始看。
這樣的確會用大概15分鐘時間來選書,但是比起你在一本無用的書上花好幾個小時,是不是認知效率提升多了?
找到知識源頭、極其功利地讀書、萃取知識晶體,這就是提高認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聯機學習者:成為知識的路由器
這就是三種學習思路。
? 自學:自己找答案;
? 聯機學習:和同行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 跨界聯機學習:跨行學習交流,用答案換答案。
終身提問者:問題比答案更有效
學習的速度,跟不上遇到問題的速度。這是你焦慮的根源。
你要學什么?答案就在于你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增強學習動力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你真正感興趣的問題。
專注于你的問題,調用多元知識。在目標上專注,在手段上多元。
未來沒有專業,真正的專業是你“特別擅長解決某類型的問題”,才不會管你調用了哪些學科。
怎么應付知識折舊?兩個方法:第一是多讀不容易折舊的經典,就是我在前面說的一二三四手知識;第二就是不斷更新最新的內容。不管是哪一種,你都需要不斷地問自己:“這個能更好地解決我的問題嗎?”
1W:為什么書讀不過來?
答:因為方法不對,且知識太多。
2W:為什么知識太多?
答:因為篩選不夠,也因為專業細分和知識爆炸。
3W:為什么非要學完這些知識?
答:其實也不一定要學完,只要學到其中有用的就好了,有些領域有人懂,問人就好了。
4W:怎么才能判斷哪些是學了有用的知識?
答:最高效率、最妥善解決了你的問題的。
5W:你有什么問題?為什么這個問題對你這么重要?
答:這往往涉及個人價值觀的層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大問題。
6W:人為什么要解決問題?
答:……
造力包含多種認知工具,每一種只適用于特定種類的問題。有三種形式的創造:一種是靈感迸發,一種是厚積薄發,還有一種是即興發揮。
能解決當下問題,那就是有用;不能解決當下問題的,降低關注度。并不是否認這個知識好,只是暫時不需要,以后再說。
知識焦慮的解法很明確,基于問題的學習讓你關注點更少,進步更大,有自己的試金石,是“更少而更好”的事。
我對自己的員工有一個“百知谷”要求——一個問題,沒看完百度、知乎和谷歌搜索前三頁,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去提問。
5個絕佳的思考角度
1. 證據:我們怎么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有什么證據可以證明?
2. 視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視角看這個問題,會怎么樣?如果換一個角度會怎么樣?
3. 聯系: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規律和模式?我們以前在哪兒見過這種模式?
4. 猜想:如果它與眾不同,那是什么樣的?
5. 相關:它為什么重要?
這5個問題是教育界傳奇人物、“小型學校運動”的開拓者梅爾提出來的,他也是第一個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教育學家。
知識IPO:把知識變現成價值
設計自己的知識IPO
第一步,你必須有一個真實的、高價值,并且有可能被解決的問題(I)
第二步,不是要學習知識,而是要解決問題(P)
一旦你能解決一個問題,就要嘗試多解決同類型的問題,逐漸讓這個解決方案能夠應對不同情境,自我進化。
自下而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躍遷成為知識高手的技術:
? 站在知識源頭,萃取知識晶體;
? 聯機學習,用一塊晶體換回來更多晶體;
? 以問題為中心學習,創造自己的問題樹;
? 用知識IPO讓知識變成價值。
人生就是一次次的破局
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只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
回路:設計人生的增長引擎
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回到自己的身上,關注自己的需求和優勢,在方式方面借鑒,在步調方面有自己的洞見。
有一些技能天生自帶自增長能力,非常重要。
讀寫能力:好的讀寫能力能讓你接觸到更多好資料,成為更好的讀者或寫手。
破英語:我不認為成年人需要把英語學到多好,更聰明的做法是夠用就好的“破英語”,熟練利用谷歌翻譯、維基百科、亞馬遜、字典軟件、搜索網站迅速找到大量英語資料,在應用的基礎上慢慢提升。
社交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會讓你認識更多人,反過來強化你的社交能力。
解決問題:尤其是在系統的層面,你看到的系統越多,世界對于你而言就越簡單,于是你就有更多資源來理解世界。你慢慢會看透世界的規律,實現思考力的躍遷。
聰明的善良:善良是世界上傳遞最遠、增長最快的東西,但是笨拙的善良往往會帶來摧毀你的負循環。聰明的善良是重要的自增長技能。
層級:看問題很透徹的技術
高效能人士的自我管理體系是一個“高效能塔”:
? 資源層:個人投入的時間、精力、金錢、情感資源;
? 方法論層:使用資源、提高效率的方法論;
? 目標層:選擇做什么、不做什么,以及背后的價值判斷。
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奮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奮靠方法論,高水平勤奮靠選擇目標。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經歷過,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所要做的,只是學習。
如果一個人經常和自己說“做不到”,他的能力范圍會越來越小,會成為一個無助感很強的人;但如果對自己說“我選擇不做”,則是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你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做到,只是你不愿意,你依然可以掌控這件事。
你不是沒主見,而是你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在你認為重要的事情上,你依然會堅持。
這個問題并不在“敢不敢堅持”上,而是在“是不是重要”上。同樣道理,很多人其實并不是毅力問題、技術問題,而是認知和價值觀的問題
一個人的外在成功,是“能力——站位——趨勢”的多層體系。如果努力了還沒有成功,不妨關注下站位和趨勢。
知識體系是一個“信息來源——學習方法——聯機大腦——解決問題”的系統。如果信息來源太多,不妨升級學習方法;如果學習方法不行,不妨嘗試外包一部分知識,重要的是時刻回到頂層思考——這對我解決問題有什么幫助?
形成團隊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個體力量,如果個人太過看重自己的得失,而偏離團隊目標,那么團隊就會失敗,而個體也不會留存。
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如果太關注學習的快感,而忘記了學習的目的,那整體效率也會降低。
執行是為了完成事項,如果沒有真正思考事情的結果,只是盲目動手,那就失去了用更多方法、更多力量完成的可能。
控制點:讓復雜的事盡在掌控
真正的好組織,都是多層控制的。阿里最核心的兩個部分是企業文化和銷售團隊。清華控股的董事長徐井宏對于組織的多層管理有精彩的總結:家國情懷、學者智慧、商業思維、江湖行動。
兩點之間,不是直線最快,而是阻力最小的那條線最快。
所謂成熟,就是理解了世界的復雜性,不再要求一味走直線。在路線問題上,擁抱折射,在最終結果上專注不動。兩點之間,阻力最小的線最快。
人體是一個“生理——心理——意志”的多層系統,現代人過于強調大腦,而忽略了心靈和身體其實是另外一套系統。
用管理公司下屬的方式管理家庭,其實家哪里是講“對錯”的地方?家是講“愛”的地方。這不是一個層次。
看世界:開放而專注
這個世界只有三種人:創造變化的人,擁抱變化的人,忍受變化的人。希望你成為前面兩種人。
“開放而專注”九律
1. 見得人好,經常隨喜贊嘆。
2. 找到自己領域的知識源頭,并分享。
3. 不隨便崇拜誰。一旦崇拜,以他為頂,你的系統就又封閉了。
4. 不再認為自己不喜歡、看不懂的東西就是傻的。
5.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釋得通”的上帝視角感理論。
6. 對水平沒你高的人要寬容,因為你也沒有掌握真理。
7. 留出10%~30%的時間,給自己不懂也不太會接觸的領域。
8. 站在更高角度,發現和專注于自己的獨特之處。
9. 專注于自己的人生大問題。
看自己:遲鈍而有趣
真正的定見,來自見過了各種不同的生活,你回來做自己
多元、超然和好奇心,是面對不確定人生的態度,擁抱偶爾,和不確定共舞。
“遲鈍而有趣”七律
1. 對不重要的事,漠不關心。
2. 忍住第一反應,等待第二反應。
3. 不追熱點,等要點浮現。
4. 尋求整體最優解,站在長周期做判斷。
5. 多元,定期做點兒不靠譜、有趣無用的事。
6. 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找到自己的無限游戲。
7. 放下焦慮,不要放下好奇心。
極致的聰明和善良
1. 善待親人,調整自己,形成和他們的正循環,因為你沒的選;
2. 選擇與三種人深交——夢想一致的戰友、成長速度一樣的伙伴、支持你情感的朋友;
3. 持續感謝有實力、幫助過你的人,而且他們往往會傾向于繼續幫你;
4. 其他關系,暫時不管了。
把這些評價標準反過來用在自己身上,就變成了“如何成為一個別人看好、愿意交往的高價值之人”的原則:
1. 善待親人,形成正循環;
2. 做足夠大的夢,才會有足夠多的人幫你;
3. 快速成長,并讓別人看到;
4. 懂得陪伴,朋友有情緒低落的時候,別評價,也不用著急解決,陪伴就好;
5. 廣結善緣——能力范圍內的,能幫就幫一點兒,恰當接受別人的感謝。
如果真的能做到以上5點,你就是一個極度善良的人。
從一個很功利、頂級聰明的角度出發,最后推導出來的東西,往往會是善良的,頂級的善良。
現代高手的7個心智關鍵詞:開放、專注、遲鈍、有趣、簡單、善良、可激怒。
附2 躍遷書單
1.《全新思維》/丹尼爾·平克
未來學家平克,開創性地展示了智能時代,哪些“人的能力”會成為未來的競爭力:設計感,故事感,交響能力,共情能力,娛樂感,探尋意義。
未來什么人最有競爭力?會講故事有品位,能夠共情會跨界,有點兒追求很會玩。
躍遷
作者注意到了這個時代的焦慮底色:在這個時代僅憑個人努力,是遠遠不夠的,你需要先理解時代的趨勢,看到每一個企業、公司都有自己的系統。找到系統的杠桿支點,個人的力量才會被放大。要懂得借時代的勢,借平臺的勢,就像鳥借助上升氣流和同伴的拍打翅膀,能夠飛越大洋。
——俞敏洪
01 高手的暗箱
沒有一個人是僅憑借努力、天賦、機遇而獲得巨大成功的,躍遷式的成功都是利用了更底層規律,激發了個體的跨越式成長。
第三節 職業高手常用的10個效率APP
我常用思想濃度的方式來評估一篇文章——一個人寫這個東西所需要的時間和你讀他所花的時間的比。比如說我寫這個文章要用20小時(寫花的時間不多,但是反復的對比,尋找的時間可能比這個還長),你用10分鐘讀完。這個思想濃度就是20×60/10=120。
50以下的文章,如新聞和段子,只能算是消遣,不能叫閱讀。
50~100的算是娛樂性的閱讀。
基本上100以上的文章,才算是值得你花時間的文章。
超過200的,值得買書去讀了,在網絡上面也不容易找到了。
第二節 如何復盤你的“月計劃”
你是不想干,不能干,還是沒有機會干?
下面是三種常見的行動障礙:
不想:缺心力、缺價值
不能:缺能力、缺方法
沒機會:缺環境、缺時機
第三章 如何管理你的朋友圈
下面是關于建立關系的5個重要手段。
·花時間在一起
異地不是問題、同性不是問題、看完花千骨你知道人和毛毛蟲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他們都花了時間在一起。
·溝通雙方都愛談的話題
·為對方的目標做點事情
·真心夸獎
小禮物
最好的禮物是,他能真正用上,但是比他的平時用的高一個檔次,他平時不會去買的。
隨心的禮物最貴,證明你心里有這個人。禮物承載的是注意力,注意力是現在最貴重的東西,你一輩子注意的時間遠遠比你的壽命少。注意力比時間還要貴。
第二節 不要說你沒人脈,每個人都有20萬個你能找到的人!
按照這個論文的路子,你最佳的創業伙伴,應該是和你非校友,沒同過事,而且還不是老鄉的高能力人士。簡單的說,是你的弱關系圈里的牛人。
所以,重要的也不在于你認識多少種人,而是認識多少種牛人。
第四章 興趣、工作和人生
聰明人懂得把外在目標轉化為內在目標——藝術品的價值是一種標志,但是關鍵是自己的感受。寫作點擊量是傳播指標,但關鍵是你傳播些什么……
不斷能回到自己初心的人,外圓內方,能很好的平衡職業與興趣。
如果連想要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我直接告訴你:25歲前求成長機會;30歲前求平臺;35歲求一個穩健上升的事業;40歲開始求財。
第三節 一種讓生活變得更幸福的方式
感恩是內心對現在生活的驚喜、知足和欣賞,對現在生活的滿足,知道今天來之不易。
第四節 ETA——教你如何無壓高效地前進!
學習有瞬間理解的快感,而練習卻反復暴露自己的智商。其實后者才是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