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
假設某物的正確性不經過推理就可以確定,實際上這本身無可厚非。為了推理過程的進行,我們必須假設一些事情是真的。如果推理過程成功,往往可以證明我們事先假設為真的事物確實為真。評判假設的一個基本標準是命題不能違反矛盾律。換句話說,它不能自相矛盾。
但是,假設必須要小心謹慎。虛假假設可以被證明是假的,因為事實完全與之對立。如果一個論證以一個錯誤的假設開始,那么它必將以一個錯誤的結論結束。
還有另外一種對論證起反作用的虛假假設,只是其作用方式不是那么直接。在論證中,如果你假設你的聽眾在某方面具備相應的知識,但實際上他們沒有,那么他們接受你的結論的能力將明顯地降低。經驗之談盡可能少用假設。
I:
假設A為真,A→B,B為真,那么A為真,如果B為假,那么A為假。還有一種虛假假設,其影響的不是論證過程,而是聽眾的接受程度,即假設聽眾具備與你所論證的有相應的知識或認知,但實際上沒有,那么你的結論他們很難接受。對于經驗之談就更不適合用假設了,因為無法判斷正確。
A1:
相對論的故事,最初是一系列假設推理得出,后來經過天文望遠鏡實際證實而驗證。生活中常見的錯誤是假設別人與自己有相同的理解和認知,結果對方不接受甚至演化為矛盾。以前安排一個任務給同事,將一系列數據按要求計算出結果,計算方式是小學水平,但是在Excel中實現,并給出結果統計表。結果1小時后找她要還沒有完成。我假設她有中級水平的Excel處理能力,結果是只有初級之初級水平,我的假設錯誤。
A2:
下次分配這樣的任務,不再假設,先問下她打算如何做,具體步驟是什么。了解到她的大致水平能力后,再看是否需要指導下。
R2:
I:
我們使用語言來表達觀點、想法,但語言也會影響使用者,如一個經常使用負面詞語表達的人,他大多是消極、負能量滿滿的人,使用積極陽光詞語的人也多樂觀陽光向上。在表達想法時,要盡量直抒胸臆,而非繞彎子或口無遮攔,比如一個胖胖的女人問你一件衣服如何,口無遮攔的人:“你太胖了,不適合這樣的衣服,真是糟蹋了這樣的好衣服。”;委婉的人:嗯,這衣服很好看,很漂亮,穿上它應該會顯得漂亮好看吧,你要么再試試其他的美麗衣服。簡練優雅的人:“這件衣服是還不錯,但你不太適合,你可以嘗試……,可以顯得你的氣質,更加……”
A1:
就說生活中與女友做事情上,有時候遇到一些較累、耗費精力 事情,她就會說“我還是個寶寶”,但這件事到底對她有什么樣的不好影響就是不說清楚,每次都用“我還是個寶寶”。用多了就老想自己是個寶寶,人家都是用用作為打趣自嘲一下,結果現在遇事情就開始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