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起這首詩,我們便想了清朝的多情才子納蘭性德。
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是我能想到形容納蘭最好的詞,同時,他的身上也多了一個“英年早逝”的標簽。
自古紅顏多薄命,沒想到家世顯赫、文武雙全的納蘭性德也是這樣。
他與世長辭之時不過三十歲。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納蘭氏,原名成德,后改名為性德,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是清代最為著名的詞人之一,與朱彝尊、陳維崧并稱“清詞三大家”。
納蘭性德的父親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學士、一代權臣納蘭明珠。
母親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
其家族——納蘭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
說起葉赫那拉氏,我不得不提這葉赫那拉氏家族出過哪些比較有名的皇后。
一有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孟古——孝慈高皇后,二有咸豐帝懿貴妃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
納蘭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葉赫部首領金石臺。金石臺的妹妹孟古,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由此可見納蘭性德家世顯赫。
而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
無奈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于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后拜徐乾學為師。
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他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并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納蘭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而后一病不起。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
風流才子雖與世長辭,但卻留下了許多清婉淡哀的詩詞,我們一起來看看。
1.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2.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3.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
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
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
4.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浣溪沙·殘雪凝輝冷畫屏
5.風淅淅,雨纖纖。難怪春愁細細添。記不分明疑是夢,夢來還隔一重簾。
——赤棗子·風淅淅
6.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時事,結遍蘭襟。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采桑子·明日多情應笑我
7.握手西風淚不干,年來多在別離間。遙知獨聽燈前雨,轉憶同看雪后山。
憑寄語,勸加餐。桂花時節約重還。分明小像沉香縷,一片傷心欲畫難。
——于中好·握手西風淚不干
8.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長相思·山一程
人已逝,詩長留,所幸我們還能從納蘭留下來的詩中探索他內心的感情。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