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生都已經16年,上學、讀書、作業、考試、放假、畢業……大抵可以概括這16年來的經歷吧。
?我是個好學生、乖孩子,這是認真的一句話。
?一直來,我學習、聽課,每次考試都會拿個不錯的名次,父母和老師交流時也總會十分欣慰,或者說有些興奮驕傲吧。
?在所有人眼中,我好像都是個對自己的事兒十分有計劃的孩子,哪怕到了大學,一開始的拔尖也讓大家留下了如此的印象。
? 要說自己不喜歡這樣,我自己都覺得有點矯作,總該沒有人不愛夸獎而喜埋怨的我想。
? 可很多時候,我會不安。
?提起這件事,沒有別的,單單因為下午的古代文學史老師對大家提出了兩個特別意義的問題。
?“為什么而選擇漢語這個專業?”
?“你該怎樣去學習這個專業?”
? ?如果答案說沒有選擇,就像我為什么要活著一樣,我還是心虛的。
? 選擇再少,可昔日的高中同學依舊走向了各種各樣的專業,更何況,兩年前的自己在填報志愿時,不論選擇了何所學校,第一專業都清一色地選擇了漢語言。
? ?我對專業沒有興趣?當然不行這樣說。
? 就算沒能買上自己喜歡的衣服、包包,不能如愿去自己向往的地方旅行,我卻總還是會毫不猶豫地買回一堆堆自己愛看的書,寫下自己內心獨白的文字。
? 既然有愛,那自己又該如何去將這份愛表示出來?
? 以前應試教育的時候,不管學生還是家長,都會無疑地把學習這個主擔放在老師身上,同樣,老師也總習慣了一肩挑,特別是臨近重大考試,恨不能替我們考了才是。
? 大學變了,變得要主動了。
? 今天老師的發問很直接,但不得不說很是關鍵。
? 沒誰能替你一輩子,更別說是學習這種事。
? 我也不會條條例例地去回復說要看什么什么書,研讀造訪誰誰誰,記下哪些哪些典論感悟,很多事,自己意識吧。
?大三,請拒絕那份徘徊不決;
?大三,你應該遇到成熟的自己,不僅僅是年齡,而是那份與年齡相符的心智!
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