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T的開場,印象深刻的是關于思維模式的維度,想起幾年前在博客上看到的這篇文章,人的五種思維模式,莫名的將兩者聯想在一起,你是什么思維類型?你在做著怎樣的事?站在高緯看低維是怎樣的體驗?我們會不會常常覺得有些人對世間事似乎很冷漠,也許恰恰是他們洞穿了生死與宇宙的奧秘,記得《與神對話》說,地球經歷幾十億年后會再度爆炸,然后循環反復,物質會消失,精神不會,肉體自然會死去,但靈魂永存……
五種思維模式:
第一種叫做“點式思維”。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注意力一旦定格在單一事件上就很難轉移,極為執著甚至極端。點式思維的人有時會表現出某方面獨特的天賦,而在日常生活中卻難以應付基本的事務。代表人群包括卓有成就的科學家和某些精神病患者。
第二種叫做“線式思維”。這種思維模式的人,注意力通常鎖定在事件的線性進程中,表現為認真踏實一絲不茍。他們總是按部就班,嚴格按照“正確”的方式行事,較少變通。西方國家,尤其德國,很多人都是這個思維類型。他們遇到困難很少會繞開,總是不斷地沿著既定方向努力再努力,最終克服困難完成任務。這種思維類型的人,處理具體事務有明顯好處。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之類的事情,他們很少會去做。但是,一旦他們選錯方向,往往一條道走到黑,結局悲慘。
第三種叫做“面式思維”。這種思維類型的人,頭腦極為靈活。他們在關注事件的同時,還同時關注周邊狀況。一旦遇到困難,他們隨時可能采用變通的方式,甚至放棄既定的方向。他們極少愿意嚴格遵守規則,總希望自己成為特殊的那一個。
以上三種思維類型,是常見類型,我們把前兩種叫做“一維思維模式”,把第三種叫做“二維思維模式”。這三種類型,基本可以概括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思維方式。
第四種思維類型叫做“立體思維”。這種思維模式的人,常常超越于具體事件之上,持有類似于“旁觀者”的立場。他們總是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情緒較少受事件的干擾,理性冷靜。自身的參與感低,因而顯得沒有太多的激情。這個思維類型發展到了極致,甚至可以無動于衷地看待自己的得失乃至生死。代表人群為較為深入的修行者和少數極具天賦的領導者。
第五種思維類型叫做“圖像思維”,這是多數人不熟悉乃至從未聽聞的類型。我們常見的思維是依靠語言文字展開的,比如中國人用漢語思維,美國人用英語思維。而這個類型的人,依靠圖像進行思維------有點類似于清晰的夢境。他們想到過去或者未來,徹底脫離語言文字,表現為“看到”過去或未來的影像。這類思維模式不僅超越了空間,還同時超越了時間的限制。一些優秀的藝術家,有時會進入這個思維模式。修行者達到一定的程度也會進入這個模式,甚至比藝術家更穩定更完美。
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第四第五種思維類型,屬于較為特殊的思維方式。第四種我們又叫它“三維思維模式”,而第五種也許該叫它“四維或五維思維模式”。一般說來,較高維度的思維很容易理解和把握較低維度的思維,而較低維度的思維類型想弄懂較高維度,卻會顯得困難重重。
思維和思維之間也如同形成一個個的平行宇宙,他們之間沒有相關性,做出蟲洞,讓兩個宇宙相關,有交接,可爆燃。
肖國超的講課很顯然花了很多心思專注于軟件的選用,一下令人進入宏大而絢爛的宇宙,基礎知識的講解讓我們上了第一節科普課,當我進行觀察,發現好多小男孩都對此類知識感興趣,卻苦于找不到交流對象,他們會問:蟲洞真的存在嗎?蟲洞是不是一開始是黑色,到達頂點的地方是白色的?孩子們天生就對宇宙知識如此感興趣也是令人驚嘆,這樣的科普課程對于一個感性思維者來說,趣味性的補充了很多好玩有趣的知識。
張宇從費米悖論開始,到人類身處黑暗森林,什么是我們的防御武器?降低光速免除了受黑暗森林法則打擊的可能性,而降維則成為我們的進攻武器。
陳艷從宗教的角度來切題,記得大學再次接觸宗教時,常遇到的問題是:人從哪里來的?還有是誰推動了地球轉動的那一腳?
秩序上帝(觀測可重復)理性認知,求真的———奇跡上帝(不可重復)人的感性認知,怎么去活。
奇跡上帝:不可重復,在科學之外(僅代表了你所選擇的,其實上帝是圓整的)
榮格曾經提及,自性最終的發展必須和靈界結合——這個靈界存在于人的自性之外。要在想象世界推動這種結合,方法便是與體現人格化人物的圣靈世界建立關系,與之互動。榮格說:光或類心靈自性意象被公開稱之為一切光中最大,最殊勝者,是與基督并列的救世主!
在平常人的世界之外,另有一個我們認為是超越我們所知世界的神界;兩界之間是想象的世界,神靈會在這個想象的世界中人格化為想象人物;和此等意象建立關系,即是與此等靈體建立關系;而要了解神性,轉化神性,便要透過想象經驗。
大峰帶來塔羅牌講解他的觀點,愛因斯坦的學習階段,隱士(孤獨學習,積累),魔法師(爆發所有的能量),審判(告訴大家),愚者(傻瓜),隱士(處女座)——魔法師(天蝎座)——審判(天秤座)——愚者(水瓶座),塔羅牌神奇的地方在于它結合了太多想象,神秘學,星象等等,揭示了太多大宇宙和小宇宙之間的共時性,從塔羅入手進入《穿越時空》可調動太多思考,而最后的愚人牌所象征的水瓶座,它的主宰行星恰恰就是天王星,一顆具備宇宙意識的行星,若不天馬行空,沖破權威的禁錮,又如何具備宇宙意識?
T:
1、四個難題開始,腦科學的兩個難題:意識的本質是什么?智力是怎樣產生的?物理學:宇宙起源,生命科學:生命起源。
2、力與人類文明
鳥與人的差距——空氣動力學
鳥就在你身邊,但是你也無法了解鳥的飛行,了解飛行的復雜性,存在的路徑我們使用了什么?
魚與人的差距——水壓動力學
魚的游泳,魚的邊界,界限很難跨過去。
3、能量與格式(去看每個人的動力系統?)
風險緯度:沖突爭吵引發豐富性與鏈接的愿望。
生命的活性與活力:空間感,不是對抗也不是放棄。而緯度的核心是空間。
人類認知的天花板:你怎么折騰也只是在天花版的格式,去感受與天花板的距離,你的活力,你的能量。
4、規則
在意志的層面上,每一種存在都是有一個規則,我們看不到規則的設定的,主體的渺小。
每一個生命可以干預的程度太少了,心理治療讓人可以參與到別人的生命中。
5、時間與生命節律,仙人與人的區別在哪里?
如果你活到300歲,你會怎么活?
身體的節律與心聲的節律,正確的鍛煉方式,去調整。
對自己的攻擊與破壞力,如何去安撫自己?
6、意義
在十的二十八次方的巨大數字下,人的存在感會被瓦解,相關性的斷裂,會令人陷入虛無主義。
7、心智
用內觀和冥想,調動人的體驗和感受
8、意識
自我意識:我們在怎樣的處境?能否獲得有效策略?
9、真實與虛無
真實是建構意義的底座,虛無是回避產生痛苦體驗的一切。
生本能:生命是真實的,具有存在意義。
死本能:死亡是一種狀態,無意義和無價值。
10、無窮大和無窮小
因果律與對稱
因果律:邏輯推理
因與果是對稱,每片雪花都是六邊形。
11、命運與意志
12、秩序上帝與奇跡上帝
秩序上帝:康德物自體
奇跡上帝:不推演,直接接近。
13、精神動力學與宇宙動力學
生命的體驗與動機
我們有怎樣的心智來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這個問題留在了最后,這一輩子怎樣的心智決定了怎樣的視野?我們知道對話,溝通是提升我們心智很重要的方式,最后,依然是《與神對話》的一段話來結尾,也是心智成長成熟的必經之路:
首先,讓我們以溝通(communicate)這個字來取代說話(talk)這個字。溝通是個好得多、充實得多、正確得多的字眼。當我們嘗試彼此對話——我對你或你對我時,我們立刻會被字句不可置信的限制所局限了。為了這個理由,所有我不會單單借字眼來溝通。事實上,我也鮮少那樣做。我最常用的溝通方式是透過感受(feeling)。
感受是靈魂的語言。
如果你想知道你對某件事的真實想法,只要注意你對它的感受如何。
要體悟到感受有時候很難——要承認更難。然而,你最高的真實便隱藏在你最深的感受里。
訣竅就在你是否能構到那些感受。
我也以思維(thought)來溝通。思維和感受并不相同。雖然它們可以同時出現。當以思維溝通時,我往往會利用影像和畫面。因此,就溝通工具來說,思維比光是文字本身更有效多了。
除了感受和思維之外,我也用經驗(experience)這媒介來作為一個偉大的溝通工具。
而最后,如果感受、思維及經驗全都失效時,我才用語言(words)。語言真的是頂頂無效的溝通工具。它們最容易招致錯誤的詮譯,最容易被誤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