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硅步,至千里,日復一日,靜待花開~
--------------------------------------
不帶評論的觀察和傾聽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克里希那穆提
----【書朋撿話】
--------------------------------------
【每天推薦一本書】第2229天
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今天,朋朋推薦的這本書是:
《重構契丹早期史》
作者:苗潤博
1989年生,河北張北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研究方向為宋遼金史、歷史文獻學、中國史學史。出版專著《〈遼史〉探源》、《文獻清源與史學問徑》。
首先是本書的內容簡介:
今人所見契丹早期史實為三重濾鏡下的圖景:中原史籍立足華夏本位而塑造的他者形象,契丹王朝出于權力意志的自我建構,后世史官將前兩者拼合、摻以己見而形成的線性追溯。三者層累交疊,最終折射出的光影究竟在何種意義上反映著過往的真實?本書基于對相關歷史文獻源流的批判性分析,透過權威經典文本的縫隙,抽絲剝繭,逐層深入,力圖呈現歷史敘述復雜多元的生成衍化過程,發掘出此前罕為人知的歷史情境與學術議題。藉此典型個案,可望對中古民族史的研究理路加以新的反思。
接下來看書評:
①
充分說明了史學之正義在于史料學,而史料學之正義為史料批判。相比史學故事的價值判斷,文本的史料批判才是現代科學的核心。漂亮的史料考證實在是多,當然覺得苗潤博用得最得心應手的就是從史料編纂的角度剖析史料的生成,當然其他史地、音韻、域外文獻也沒有短板。由史料論證可見有時候語言學語音對應之猜測確實只能是猜測,如王小甫的一些推測。讀完之后再讀『遼史』以及包括后世據『遼史』等史料近乎直錄寫的契丹史就能看到無數破綻了。實在是非常值得學習史料批判的方法。另外就是對一世興泰變化下國史的變遷也能以古鑒今。
②
除了一針見血的問題意識、層次分明的文獻溯源外,作者還有一點非常厲害的能力,就是能夠精確把握下結論的度,該精確的時候謹小慎微,該拔高的時候又能進行有效的中宏觀提煉,既免於瑣碎,又不至於因追求宏大貫通而陷入解釋力崩盤的窘境。
③
中原王朝文獻記錄的北族歷史和北族拿下統治權之后自己書寫的歷史,是交叉甚至分裂的,盤根錯節。因為各有各的爭執訴求和表述圓心。早期遼史尤甚,堪比破案,但這本書破得很好!以及,本書后記尤其感人。
三重視角下重構的契丹早期史,中原王朝,契丹自身,還有后期遼史,都各有側重點,同時還注意到了,那時契丹的鄰居,高麗的記錄,也有可以相互印證的地方王族的歷史和民族的歷史相互交織,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歷史之旅!
關于這本書,就介紹到這兒
最后是這本書其他的一些重要信息:
【ISBN號】978-7-301-34749-2
【中圖法分類號】K289
【主題詞】契丹-民族歷史-研究
我們,明天見~
。。關注朋朋,遇見好書、遇見自己。。